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是2006?还是 2008?)
专家称,蟾蜍出现大规模迁移是正常现象,和地质灾害没有关系 经受了一夜大雨的洗礼,绵竹城区出现壮观的一幕,昨日上午,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其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专家表示,这是天气变化后蟾蜍的生物迁徙,和地质灾害没有任何关系。 现场:行人无法落脚 上午9时过,记者赶到绵竹城春溢街399号,这里是一家包装公司,一墙之隔便是流经绵竹城区的马尾河一条小支流。记者看到,公司大门口附近聚集了众多深褐色、拇指大小的蟾蜍,它们分布在草丛中、墙角边、下水道井口里等阴凉潮湿的地方。 据包装公司一名女工介绍,上午8时过,大约上万只蟾蜍成群结对出现在大门口,小蟾蜍太多了,密密麻麻排着,一些地方的蟾蜍还叠起了罗汉,她当时正准备外出办事,居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公司全是水泥路面,没多久,这些小家伙又跳出公司大门。这些小蟾蜍从哪儿来的呢?女工一路查看,发现它们都是来自旁边的小河沟,她赶过去时,还有一些小蟾蜍往岸上跳。11时左右,记者离开包装公司时,路面已经见不到蟾蜍了,草丛里不时还会跳出一只蟾蜍来。 解释:正常自然现象 “这会不会预示着将会发生地震或其它地质灾害哦?”包装公司一些员工很担心,蟾蜍迁移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据了解,蟾蜍,俗称蛤蟆,前身就是蝌蚪,在呼吸器官完成由鳃到肺的蜕变后,它们的生活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蟾蜍开始由水中转移到陆地。因水位低等原因,小蟾蜍无法顺利上岸,下雨后,随着积水水位上升,它们趁机跳到岸边,开始分散到各个地方寻找新的居住地和食物。据介绍,可能是因为昨夜大雨今日上午又是烈日当空,这些小蟾蜍在水中闷热缺氧,开始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德阳市林业局野保处的工作人员称,蟾蜍迁移聚集,这在四川境内是很常见的事,蟾蜍在每年一二月份产卵,四五月份由蝌蚪“变态”完成,近期恰逢它们脱离池塘上岸的季节;其次,因为天降大雨,刺激了它们体内的“生物钟”。蟾蜍属于益虫,对绿色庄稼有保护作用,因此希望人们能善待它们,也不用害怕这些小家伙,当它们成熟后就会自然分散,各自吃害虫去。这种大规模的蟾蜍“迁移”其实是一件好事情,说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听专家道明原委后,一些围观的农民用塑料袋装了很多小蟾蜍,准备放进自己刚栽种好的秧田里去,他们兴奋地说:“今年的农药钱都可以节约不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