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样?
文化部副部长说,一些民间信仰能不能成为“非遗”的项目,还要做深入研究。例如,风水。这一说法,让“风水”这个“混合物”伫立在舆论中心。
“风水”该不该“申遗”?引发专家“辩论”。有网友甚至说,女子裹脚,男子留长辫,是不是也应当作中华文化遗产申报啊?
■商报记者 高云
【“风水定义”还未定论】
商报记者整合了几个版本的“风水”释义,您不妨一起看看,哪个更正确?
《辞海》版:中国的一种迷信
“风水”是什么?《辞海》的解释是:亦称“堪舆”,中国的一种迷信。指住宅、坟地等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山脉、河流走向等,是将地貌风物人格化,带有原始泛神论色彩的迷信学说。
《现代汉语词典》版:一种地理形势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风水”的解释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百度百科版:相地之术
风水,罗盘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维基百科版:中国的一门玄术
风水是中国的一门玄术。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官方态度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应深入研究
风水能不能申请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2日,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表示,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都在专家的研究之中。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包括风水等,应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涉及风水问题,他举了个例子。例如,妈祖信仰是福建及台湾地区很多民众信仰的项目,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但总体上表达了人们一种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是应该加以肯定的。
“我们对一般性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他说。
【专家辩论】
现在该不该给风水“申遗”
正方
老祖宗留下的有用的文化,要挽救
“辩手”:冯南星
档案:退休,原省图书馆副馆长,花20年时间研究易学、风水。
辩词:“易”,是风水的理论基础。易,本身就是唯物,而不是迷信。
4600年前,在没有文字的时期,在河南,伏羲观天象,河图洛书造八卦,用8个符号来描述地球万物。
天、地、雷、山、太阳、泽、风、水,天地万物概括全了。
到周文王时期,重新排卦,放在宇宙中看万物。
孔子学易,把人的行为和易理结合,人文合一。
鬼谷子把易的学问和地域、天时、四季、八方相结合。
易是一门学问,是黄河流域产生的中华民族文明。不懂风水的人,才会说这是迷信。
迷信和科学怎么区分?没经验证的才叫迷信,而风水是几千年来锤炼出来的。
风水也要灵活运用,不能用教条束缚自己。
风水是用最简单的预言表述最复杂的事情。
老子说:道法自然。风水讲究的就是人和环境的和谐自然,是老祖宗给的文化,到现在都有用。
而现在的风水,多运用于术数当中,民间有人靠这个吃饭。
可随着时代变迁,理论发展得太少,应该挽救。
风水的理论研究在上层,实践部分在民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发展风水理论很应该。
反方
风水想申遗,时机不到
辩手:王立群
档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
辩词:风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困难。
风水涉及环境科学,有些合理成分,但也有糟粕。
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资格”,应该是精华多于糟粕。而风水中,优劣的分量比重,短期内不会有结论,要经过考察、论证。
辩手:姚伟钧
档案:中国非遗评审委员会评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辩词:目前的非物质文化评审标准,还没有能涵盖风水的门类。
风水的概念也不够明确,有人认为是迷信的代名词,就成了一个和意识形态有关的敏感话题。
辩手:王玉德
档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历代风水经典注评》等书
辩词:风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机还不成熟。风水是文化,但如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进一步整理。风水的思想、成就、精华、糟粕都理清后,才能考虑申报。
风水申遗与否 内地业界分歧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6-04] 我要评论 |
──文化部称正研究 日韩爆「抢申」意图 【本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江鑫娴3日电】针对日韩均表示将为「风水」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何态度的问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北京作出回应称,关于风水的问题,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名录,专家们尚在研究之中。而由于此前日韩爆出「抢申」的意图后,许多业内人士纷纷建议中国应将风水申遗,但亦有专家表示应谨慎对待。「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糟粕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也是其能否申遗的一个重要卡点。 王文章表示,关于风水的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当前都在专家的研究中。当前,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项目认定还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说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 支持者:保护文化遗产 此前,韩国对「中国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以政府行为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准备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引起中国社会的热议,许多民众建议中国应该也把风水申遗。 对于风水是否可以申遗的问题,业界争论不休。中国风水申遗第一人徐韶杉认为,风水申遗是使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申遗是要对风水文化中精华部分予以保留,不足的部分加以探讨,让其合理的发展。通过风水申遗,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国风水文化申遗筹备委员会」主任张栋杰认为,风水有迷信是肯定的,五千年的历史没有迷信的东西也是不现实的。但其顽强存在到现在,也有其合理的科学因素在其中,将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也未尝不可! 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古代风水的北大环境学院教授于希贤表示,风水的科学与迷信之辩「真是无聊」。他认为,攻击风水的人应当首先把风水的基础书籍看下来,弄清楚什么是风水。「脱离开这个,说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这种简单思维是不行的。」 反对者:迷信不值推崇 另一批专家则坚决反对申遗,他们认为诸如风水先生等纯属迷信糟粕,申遗影响恶劣。风水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视迷信为文化,完全不值得推崇。对此,有专家认为,关于中国风水申遗的问题还经历一场持续的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