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美國海軍近年來奉行的「由海到陸」戰略轉變卻為對手提供了可乘之機。美國海軍分析,由於世界70%的人口和經濟能力都分佈在沿海150公里的範圍內,因此在21世紀瀕海地區將是主要作戰區域。但美國航母逼近對手海岸線,卻必須面對陸地這艘「不會沉沒的航母」。美聯社5日稱,中國正在研製「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這種史無前例的導彈可從陸地發射,命中精度足以在1500公里以外的地方突破最先進航母的防禦系統。據稱這種導彈末端突防速度高達10倍音速,它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衝向航母寬大的飛行甲板,美國海軍現有的反導系統對它無能為力。報道稱,這種導彈「將顛覆美國長期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大軍事統治」。
即便美國情報部門認為「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還不成熟,但美航母在瀕海地區作戰,還可能遭受從陸地起飛的戰機以及海軍艦艇發射的常規反艦導彈的超飽和攻擊。美《防務新聞》2008年3月引用退役海軍少將埃裡克•麥克瓦頓的話稱,「中國的反艦導彈數量完全可以淹沒任何反導系統。」據稱,解放軍裝備的蘇-30、殲-10和「飛豹」等戰機都能掛載射程上百公里的遠程反艦導彈。美國《外交》雜誌7月1日稱,中國先進戰機作戰半徑達900海里,它們從陸地機場起飛攻擊範圍足以覆蓋「第一島鏈」;在掛載重型武器後,也可通過空中加油進一步擴展作戰範圍。同時,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也裝備有多種中遠程反艦導彈,其中以「現代」級驅逐艦上的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最為出名。它最高速度超過2倍音速,命中一發就足以重創驅逐艦級別的目標。
分析認為,儘管裝備宙斯盾戰艦保護的美航母戰鬥群具備抗飽和攻擊的能力,但近年來俄軍機多次突破防禦從美航母上空掠過,甚至伊朗無人機也能靠近航母拍攝視頻,這都證明美航母的防護並非萬無一失。而在空中、艦艇甚至隱身導彈艇等不同平台上發射的多波次反艦導彈的連續攻擊下,防護力量一旦有所疏忽,航母就可能遭受重創
難以防備的特種魚雷
與「突破美國航母防禦圈」經常聯繫在一起的武器,還包括潛艇。美國媒體稱,中國潛艇2006年和2007年先後兩次突破美國航母防禦,在魚雷攻擊射程內浮出水面。在近年來多次炒作中國潛艇威脅論時,美國媒體都常用這些事例說明中國潛艇對美國航母的威脅。事實上,美國不僅擔心中國潛艇安靜難以察覺,同時也包括中國潛艇裝載的先進武器。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宣稱,中國潛艇裝備有先進的尾流自導魚雷,能跟蹤艦船航行中螺旋槳攪動產生的尾流,很難被干擾和防禦。台灣「中央社」也曾報道說,解放軍潛艇已獲得俄羅斯製造的「暴風雪」式超空泡魚雷。這種魚雷時速高達200節,是傳統魚雷的4倍,「西方國家沒有可抗衡的武器」。冷戰時期,這種超級魚雷讓美國海軍束手無策。據說,當時曾有人詢問美海軍司令,航母編隊如何應對這種魚雷?美海軍司令無奈地回答稱:「在魚雷和航母之間放一艘護衛艦將其引爆。」
打航母,背後是系統的對抗
美國對退役航母的爆破試驗證明,要擊沉一艘10萬噸級、擁有完善保護的航母並不容易,但如果只是破壞它的飛行甲板、指揮通訊系統等要害部位,讓其失去戰鬥力卻要容易得多。一旦航母失去戰鬥力,以它為核心的整個航母戰鬥群的十多艘軍艦都可能因此退出戰場,這也讓它成為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特別是航母已經成為美國海上霸權的象徵,它遭到重創可能導致大量傷亡,足以造成戰略級的影響。關於這點,美國海軍自身也有清楚的認識。美國發展新一代CVN-21航母時,五角大樓戰略評估司負責人馬歇爾就認為,在遠程精確武器的打擊下,美國航母不過是「高價值目標」,冒險將載有5000多名官兵的航母派向戰區「難以想像」。
然而,現代戰爭講究的是系統的對抗。中國軍事專家劉江平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單獨推進到對手海岸線附近的航母戰鬥群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整個武器、偵察和情報系統的支持,形成以「個體對抗對方整個系統」的局面,因而容易遭受攻擊。但美國航母在實戰中不太可能孤軍作戰,它通常會得到附近海空力量的支援,並通過太空衛星系統與整個美軍指揮和控制體系聯繫一起。劉江平說,得到如此強力支持的一個美國航母戰鬥群,戰鬥力甚至超過整個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例如美軍認為,「東風-21D」導彈若要發動攻擊,需要衛星、預警機等情報平台提供準確的目標方位。因此要破解它對美航母的攻擊,就需要動員美軍其他軍種,利用隱身戰機和反衛星武器破壞「東風-21D」導彈的情報支持。因此打航母,背後仍是系統間的對抗。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