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之爭阻滯「韓日新時代」
近日,韓日島嶼之爭再起波瀾。這座韓國稱為獨島、日本稱為竹島的島嶼由東、西兩小島及幾十塊礁石組成,面積約0.2平方公里(日韓各機構公佈的面積均有差異)。關於此島,日韓爭議由來已久。
國際觀察:韓日島嶼之爭向何處去
韓國駐日大使權哲賢在首爾表示,日方在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上的行動將影響到韓日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連日來,韓國各地爆發了各種示威活動,抗議日本在中學教科書指導手冊中將該島列為日本領土。韓國政府在對日方這一做法表示遺憾的同時,決定採取強硬對策,臨時召回駐日大使。韓國總統李明博上台後逐步改善的韓日關係再度「擱淺」。
美恢復獨島「韓國領土」表述
韓國政府7月31日發表聲明說,在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干預下,美國地名委員會前一天晚間把獨島(日本稱「竹島」)的主權歸屬表述由「主權未定」改回從前的「韓國」,韓國對這一舉動表示歡迎和感謝。
韓國奪回獨島風雲錄
韓國獨島(日本稱竹島)面積不大,卻牽動著日韓敏感神經,兩國都稱對此擁有主權。韓戰期間獨島曾被日方佔據,韓國退役軍人洪淳七向美軍私買軍火率40餘人登島,將日方官員趕走。至今年1月底為止,已有2204名韓國人將自己的戶籍遷到獨島。
日俄「北方四島」爭端:「神經痛點」
北方四島是指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俄羅斯稱這四個島嶼為南千島群島(southern kuriles),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northern islands/northern territories)。北方四島位於北緯43度23分—45度33分、東經145度23分—148度52分之間,東臨太平洋,北面是鄂霍次克海,東北面是擇捉海峽,西南隔根室海峽與北海道相望,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千葉縣的面積。
領土爭端:俄日的「神經痛點」
日本首相福田首次出訪俄羅斯十分熱鬧,但北方四島爭端毫無突破,顯然也是在預料之中。俄日之間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向來是俄日關係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北方四島歸屬之爭,之所以一直沒有根本性突破,根本上源自北方四島的地緣與資源優勢。從戰略位置看,北方四島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有著得天獨厚的隱蔽性。1941年,日本正是從這裡成功偷襲了夏威夷珍珠港;冷戰時期,此處成為美蘇對抗的重要軍事據點之一。俄總統「登島」計劃掀俄日關係風暴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昨日結束了自己的亞洲之行,在從上海返回莫斯科途中,他於遠東稍事停留,原計劃視察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本報注),因天氣不佳作罷,但他並未放棄該想法,表示會在近期成行。此事迅速發酵為俄日關係中的新齟齬,同時也預示著困擾俄日兩國多年的領土糾紛並不能很快得到解決。
新聞分析:薩哈林峰會難解俄日領土爭端
應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邀請,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問了俄遠東城市南薩哈林斯克。這是日本首相二戰後首次訪問曾被日本統治的薩哈林島南部地區。兩國領導人在此舉行會談,並出席了兩國在當地合作建設的俄液化天然氣工廠投產儀式。
釣魚島問題
釣魚諸島位於中國台灣省基隆市東北約92海裡的東海海域,是台灣省的附屬島嶼,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及一些礁石組成。釣魚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台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對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我國的這一立場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
人民日報:日方非法抓扣中國漁船漁民的兩個「小算盤」
這篇「文章」有兩個「小算盤」:一是採取主觀唯心的「鴕鳥政策」,試圖用日本國內法來處理此事,形成所謂的「裁判案例」,迫使中國接受「既成事實」;二是利用中日雙方矛盾激化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進而順勢以「美軍威懾論」來推動普天間機場問題的解決和日美同盟的深化,調整防衛戰略和軍事部署,尤其是強化針對中國的西南諸島防衛。
為什麼說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9月7日,中國漁船在釣魚島海域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攔截,船員遭到非法拘留。這件事再次引起世界各國對中日釣魚島之爭的關注。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早在1561年,明朝的中國古代地圖便把釣魚島列入中國福建的海上防區。清代赴琉球的康熙冊封使徐葆光撰寫的《中山傳信錄》也明確記載了釣魚台等島嶼,並援引琉球權威學者的觀點指出,琉球的姑米山(沖繩的久米島)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即邊界上的主島。實際上,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找不到有關釣魚島或所謂「尖閣列島」的記載。
如果日本在釣魚島駐軍
持續半個多月的釣魚島「撞船」風波本身已平靜下來,但中日關係卻似乎難以平靜。日方輿論開始議論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包括是否駐軍釣魚島等。如果日本自衛隊真的駐軍釣魚島,中國怎麼辦?
近日,日本外務大臣前原誠司在國會作證說:「日中間根本不存在領土問題,釣魚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沖繩縣議會作出決議,抗議中國侵權,抗議日本政府軟弱:更有多名民主黨議員提議,要求在釣魚島常設駐軍;日本大阪府知事橋下徹也批評日本現內閣說,為了贏得對手,必須得準備出一千套方案方能奏效……
日本知情人士曝光日本海上自衛隊釣魚島作戰計劃
「你已侵犯『日本領海』,請盡快離開。」聽著這段刺耳的日本口音中國話,台灣花蓮縣漁民阿祥忿忿地罵了一句:「總有一天,給你點顏色瞧瞧。」這位在台灣東部漁場忙活了大半輩子的「趕海人」,最大的心願是有朝一日能在釣魚島附近的中國固有領海自由航行,而不是經常和日本艦船衝撞。
分析評論
日本激化島嶼之爭現多重戰略圖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劉軍紅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冷戰結束後,日本一直想做亞洲的老大,其中海洋戰略是其實現地區大國戰略的有力依托,日本不會放過任何一塊可能爭奪的地盤。」況且,釣魚島對於日本「海洋版圖」的擴張有著重要作用。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東海大陸架是中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其中包括釣魚島所處的海床,該大陸架天然屬於中國。但日本認為,只要擁有釣魚島,就可以釣魚島為基點,與中國平分大陸架。
劉江永提到,2004年11月,一艘中國潛艇因技術事故誤入日本領海,日本媒體對此大加炒作。當年年底,日本順利通過了針對中國的《防衛計劃大綱》,重點防衛區域轉到了台灣海峽和釣魚島附近。劉江永認為,此次撞船事件與當年有點類似。今年年底,日本將公佈新的防衛大綱,「強化西南諸島防衛」是其中的重要課題。
日本百年來的海洋擴張
內心深處的這種不安全感,使他們嚮往巍然屹立的大陸,即使是增加哪怕一個彈丸大的島嶼,也是國土陸地面積的擴大,也能帶來相對的安全感。因為,擁有了島嶼,就擁有了廣闊的海洋;擁有了廣闊的海洋,就擁有了豐富的海底資源;擁有了資源,也就確保了日本國家的生存、發展和戰略地位。被大海四面環繞這一自然地理條件促成了日本海洋意識的形成。在近代以來,日本對陸地和資源的渴求更多地表現為對海洋的擴張、對島嶼的佔領。
除了與俄方談判簽署漁業協定,以盡量為日本漁民爭取捕魚權利之外,日本政府幾乎沒有保護本國漁民的手段,也無力防止類似事件的屢次發生。這與日本政府在釣魚島海域對中國漁船、漁民的做法大相逕庭。
別迷信中日「一衣帶水」
「一衣帶水」的回憶往往讓人覺得中日兩國相距很近,有許多相似性,卻忽略了兩國不少根本的差異,這主要有兩點:
首先,日本文化有其內在穩定的獨立傳承。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影響很大,不等於日本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翻版或者說「複製品」。自孟子開始,中國就講「知恥」,「知恥近乎勇」,「知恥而後勇」,強調的是勇於面對自身的缺點,承認錯誤並改正之。日本的文化甚至被稱為「恥感文化」,但正如《菊與刀》所指出的,這裡的「恥感」雖然也有對「犯錯」感到「懊悔」的意思,可更重要的含義在於「恥感」的來源不是「犯錯」,而是「犯錯行為被暴露或者公開」。除了「恥」這個字之外,中日之間對「恥」的理解,沒啥太大的交集。這種觀念上的衝突在中日關係互動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俄中聲明令日本心虛
《產經新聞》說,中俄27日共同發表了《中俄兩國元首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週年聯合聲明》,中俄在對日曆史觀上強化合作,可以預想這種觀點很可能被運用到雙方爭奪尖閣群島(即釣魚島)和北方領土的主權。中俄雙方正通過擴大解釋和共同奮鬥的方式,將他們的歷史觀作為一種政治武器加以運用。《讀賣新聞》說,中俄在對日本領土要求上呈現「統一戰線姿態」。在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急欲對日本加大壓力,而俄羅斯希望討好北京,因為它注視著中國對能源的龐大需求。兩國發表這個聲明顯然是意圖鞏固各自對有爭議地區的主權要求。文章還說,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反對蘇聯,與日美接近,中國支持日本對北方領土的主張。不過,1989年中蘇關係正常化後,中國就沒有再就此表達看法。(來源: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