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餘波未了。在這次事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除了政府行為外,民間的聲音和行動同樣十分重要。它的出現可以成為外交行動的有效倍增器,使我們的外交舉措更加有力;同時又是展現民眾愛國意志,協力維權的最好方式之一。
此次兩岸民間保釣人士的表現就可圈可點。他們反應迅速,事發三天後,來自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的主席陳妙德就帶領七名成員抵達台北,並且與台灣中華保釣協會人士金介壽等會商,首先召開了「保釣論壇」。大會還以兩岸代表名義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日方釋放被捕船長等,並且宣佈籌建「世界華人保釣大同盟」,力爭團結兩岸及全球華人保釣團體。他們代表了全球華人復興民族的強烈願望,表達了全中國人民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聖感情和堅定決心。
台灣當局不僅明確表明維護釣魚島權益的一貫立場,而且直接派出多艘巡防船艇為台灣保釣人士所乘的「感恩99號」船隻護航。但由於兩岸三地尚未在對外事務上,特別是維護全中國的主權與領土權益上,形成協同機制,以致被迫各自為陣,單打獨鬥,難以形成合力的局面,大大降低了行動的份量和效果,而易為他國所乘。考慮到我們不僅在東海與日本存在島礁領土爭議,而且在南海類似情況更為錯綜複雜,如果兩岸三地能夠以民族和國家利益為重,發揮各方政治智慧,突破人為障礙,形成團結一致對外,同心協力維權的機制和局面,那將是利在當前,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台灣保釣人士的代表人物台北議員金介壽就深有感觸,他說:「現在是兩岸三地一起聯手對付日本的時候,為彰顯釣魚島主權不歸日本,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兩岸好好坐下來談。」這是兩岸繞不過去的必要一步。
涉及此類事關兩岸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其實不必等到雙方政治關係完全徹底解決再著手去做,爭回領土的機會往往不是隨時都有的。雙方可以就一些具體的項目進行民間的洽談和合作,以此為起點,共同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作者是中國軍控和裁軍協會理事,少將。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