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北京时间4日凌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它将对中国的宏观调控、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等构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是美国经济持续低迷、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在低利率已无调整空间的情况下,美联储希望以此进一步压低美国长期利率并提升通胀预期,从而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生产并刺激公众消费。
然而,在美国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效果极可能落空,而且还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多方面的严重冲击。
“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与当前中国进一步向常态回归的货币政策是矛盾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该政策或将抵消中国的加息效应,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中国央行10月19日时隔近3年首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上今年以来的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向常态回归。
当前,中国经济已从年初的增速下滑进入逐步企稳阶段,但是物价水平仍保持一定高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这令决策者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逐步让位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而对于美国来说,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失业率居高不下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短期利率已经降至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将推动长期利率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制造大量流动性。受回报率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这些资金在美国债市股市难有作为,当然会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从而造成汇率利率波动以及贸易摩擦升温。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数年,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持续存在。
“过剩的全球流动性一方面会拉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大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将使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加大通胀压力。”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第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激增1940亿美元,达到整个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量的4倍左右。9月份投机资金在农产品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上的持仓量大幅增加,其中玉米期货吸引的投机资金是去年同期的6倍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2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当前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报告称,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
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后,在推动美元进一步贬值的同时,也将导致别国货币升值压力遽升。对中国则将产生双重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元外汇资产缩水。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6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三季度,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美元加速贬值,非美货币升值明显:三季度欧元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0%,央行重申汇改四个多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超过2%。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发达国家由于进一步实施刺激性政策的余地不大,就试图通过定量宽松政策推动本币贬值来改善净出口,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由于惧怕被迫货币升值而损害本国经济,则很可能采取压低本币汇率的干预行动。
他们担忧,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将使多国货币卷入升值漩涡,由汇率引发的经济“保卫战”或将打响。
“如果各国都让自己的货币贬值,势必会引发黄金和资源价格飞涨,进而产生全球性通货膨胀,最终再次导致实体经济严重受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说。
汇率争端加剧后,人民币可能再次成为欧美国家针对的焦点。美国将美中双边贸易摩擦转化为全球性议题,凭借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影响力,极力将矛头指向人民币。
分析人士认为,定量宽松政策并未“对症下药”,因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而非供应不足,美国更需要的是新的财政刺激方案,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
他们担忧美国经济形势若继续得不到好转,中国很可能再度成为替罪羊,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剧。
“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强化美元的责任,稳定各国货币汇率水平,才会有利于经济的复苏。”曹红辉说。
他警告说,美联储大印钞票推动美元持续贬值,只会引发全球性的“货币战争”以及新一轮的全球性通胀,威胁世界经济。
中国: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应作适当解释
(2010-11-06)
中国财经热点
(北京综合电)中国昨日抨击美国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副作用,引起世界多国的担忧,并要求美方作出适当解释。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靴子”刚落地,美元贬值步伐已一发不可收,而已猛涨一个月的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一飞冲天。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则陷入热钱涌入,人民币被动升值和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眼”。
在全球流动性持续“注水”、人民币长期升值背景下,坐拥全球最大规模货币存量的中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滚滚而来。不少专家预计,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在于对国内资产价格以及泡沫的调控。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昨日表示,美国量化宽松将导致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中国将密切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且中国已准备好在20国集团(G20)峰会上和美国讨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崔天凯是美国联储局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首次对此作出表态的中国层次最高官员。
G20峰会将于本月11-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崔天凯昨日在关于G20峰会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此前美国建议在峰会上讨论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并限定经常项目下盈余或赤字总额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4%,根本就是失焦。目前环球经济中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课题,例如量化宽松问题。
引起很多国家担忧
他说,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担忧,美方应对此作出适当解释,以免影响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美国联储局本月3日宣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strategy,简称QE2):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这是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万7000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局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
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与利率杠杆等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的工具。
崔天凯说,很多国家对美联储局的决定感到担忧,它们担心这种政策对其他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影响。“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要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他说,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财长说过,滥发钞票就等于变相操纵汇率。”
崔天凯说,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如果美国一直执行这种政策,恐怕不仅是“溢出”的问题,最后还会成为“洪水”。
“溢出效应”指一国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影响和波及国际资本市场。
崔天凯说,美联储局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但希望美联储局能充分考虑到,他们所作的决定带来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作决定的时候不能只考虑本国的经济。
周小川也表达不满
昨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加入对美国印钞刺激经济表达不满的行列,强调此举带来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副作用。而对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他主张以调整汇率、扩大内需、检讨出口退税等多味药方逐渐调整。
“在美国政策利率很低的情况下,采用适量宽松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周小川说道,”但从全球角度看不一定是优化选择,可能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对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周小川以中医调理方法做比喻,主张用渐进而非激进的方式。
外界一再指责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中国庞大贸易顺差。周小川认为,解决贸易项目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很多味药方配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其中汇率是一项重要政策,但不应强调单一措施起到特别重要作用。
扩大内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进而要求解决劳工工资的提升和能源资源价格进一步反映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问题,以反映制造业真实成本。而要减少对外部需求依赖性,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值得检视。
他说:“过去的中国在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时候,重视出口退税的调整,后来发现有不少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和国际上公平的原则有冲突。”
谈到热钱流入问题,周小川表示目前中国的管理措施可以尽可能防止热钱流入,并提出通过总量控制和资产池来管理热钱进出。
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