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21d3e4fe-6d65-43a2-ab5b-f68f12c934c6');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的政策措施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又要看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定信心。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二)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三)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温家宝:国务院正拟措施抑物价过快上涨
山雨欲来风满楼。种种迹象显示,一场针对通胀的阻击战已经打响,货币、财政、行政调控等政策"组合拳"正箭在弦上。
中国政府网昨晚(11月16日)发布消息,11月11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位于广州市区繁华闹市的百佳超市时表示,国务院正在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他同时表示,市场供求和物价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叮嘱地方有关负责人要千方百计保持供货渠道畅通,保证市场供应。
在10月CPI增速创出4.4%的新高后,抗通胀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昨日有消息传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几大部委酝酿联手出台物价调控措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多个部委是否联手管控物价的关键取决于对"物价持续走高"的判断。而有关专家表示,2008年曾使用过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或将再度登台。
多部委已开始"热身"
昨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市场关于多部委联手控制物价的传闻有失实之处,但他强调将会通过多种手段对持续走高的物价进行管控。
事实上,为控通胀,各部委已经在"热身"。
此前在多个场合,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都强调"只要粮食、生猪等农产品(000061)(000061)和基本的消费品供应能够保障,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日透露,商务部将利用省、地、县和中央多层级的储备制度,发挥储备调控作用,同时做好市场监测。而工信部则对受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
与此同时,各地各级物价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平抑当地价格高企的商品并使低收入群体获得相应补贴。
记者昨日从接近发改委决策层人士处获悉,多个部委是否联手管控物价的关键在于对"物价持续走高"的判断,因为一旦全方位对通胀发动"阻击战",就要确保成功。
近日部分地区价格监测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江苏省粮油价格继续上扬,肉禽蛋价格小幅攀升,蔬菜价格涨跌互现,食糖价格涨幅回落;广东东莞不少蔬菜价格与上月相比有些许回落,但部分涨幅仍颇高;四川各类农产品目前涨幅已不大。
专家:行政手段或最有效
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曾宣布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干预的品种均为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当年,临时价格干预起到了有效平抑价格的作用,不到半年,物价应声回落。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与2008年价格上涨过快源于"经济过热"相比,当前国内物价上涨因素更加复杂。
"找准调控着力点相当重要",他表示,货币的流动性过大和输入性因素是此番物价上涨过快的"主谋"。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也持相似看法。
庄健认为,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曾使用的"九大手段"是目前控制通胀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行政手段--临时价格干预。
"总体来说增加供给总数量是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庄健进一步分析道。
此外,他还表示,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方式、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进口;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各地公布零售参考价;以及防止出现轮番涨价等宏调配套手段应该全部"上阵"。(每日经济新闻 宛霞)
中国发改委或将出台系列政策严控通货膨胀蔓延
(2010-11-16)
上海证券报16日引述权威人士的消息报道,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饣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帖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罰力度。
来源: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