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房价就是压不下来”,温总理近日在澳门视察时,再次勾起了无数购房人对于高房价的“痛恨”。温家宝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
回想起今年2月底,温家宝总理在网友访谈节目上还称,有决心在任期内把(房价)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但现在看来,房地产调控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从四月份的“国十条”延续到9月底的“新国五条”,调控政策一波紧过一波,但房价似乎从没有“买过账”。4月之后,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月度环比鲜见下跌,实际房价从年初至今几乎没有存在过任何“有意义”的下降,这个结局显然要令所有对政策抱有期待的购房者感到沮丧。
大半年来的房地产调控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不能将房价下降的“鸡蛋”全部放在调控政策的“篮子”之上。就目前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而言,不仅其合理性受到众多的非议,就政策的具体执行上,也都已经备受业内质疑。
因此,在政策本身看起来都并不完善的时候,不能寄希望于政策会对开发商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威慑。政策既无法让开发商感受到降价的压力,也无法让其从中寻找到降价的动力。
能引起开发商真正担心的也许不在于政策这样的外部因素,而在于对自身资金链条的考量,这是开发商对于销售价格定位的唯一参考标准。
上周末,一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度开发贷款告罄、年内停止新增开发贷款审批”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该消息援引多家银行内部未具名人士的消息称,多家银行都已经完成了年内的信贷任务,停止了新增开发贷的发放。
该消息一经传出即引起了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就连一向以激进著称的大连万达,上周五也对媒体表示:这一次调控和2008年那次完全不同,万达已经决定要收缩投资,减少买地速度,减少开工面积。
虽然停贷一事遭到了多家银行的否认,但这并不能改变目前房地产信贷已处于紧缩的客观现实。一名银行业人士昨日对媒体称,一般而言,11-12月份各银行全年的放贷额度已经基本用完,各个领域的放贷额都会收缩,即便不叫停,年底这两个月的新增贷款额也不会很大。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6.91万亿,据全年7.5万亿的目标只差6000亿元。按照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877亿元的数据,6000亿元的信贷额度只够未来一个月左右使用。
开发贷的缩紧对于房企开发资金的限制显而易见,虽然目前看来房企前三季度的销售仍然抢眼,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证明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具有更强的增长后劲。
即便目前开发商手中现金并不紧缺,但展望未来,增长完全依靠房地产销售回款支撑项目开发投资显然并不现实。只有在资金链条开始绷紧的前提下,开发商才有下调销售价格的可能。
难题在于,上一轮刺激政策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并不能在短期内就可以回收得了,而信贷的增速放缓也是将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不用谈及国外热钱流入房地产的威胁。
因此,温总理的无奈可以理解,房地产的调控并非“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核心在于金融货币政策。
高房價在哪裡難為溫總
作者:單許昌
新聞晨報說,14日,溫家寶在探訪澳門北區工聯會時主動表示,澳門應關注物價問題及年輕人置業困難,有在場青年當即指出,現時澳門樓價太貴,要求政府介入控制為樓市降溫。溫家寶回應說:「這件事確實很難,你看內地,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就是壓不下來。」
總理肺腑之言,說穿了行政打擊動搖不了高房價的根基。從2003年起,宏觀調控就沒有怎麼鬆動過,而且,就算是2008年所謂的大救市,只不過是從超常規壓制狀態轉到正常狀態而已(當年,我這樣說沒有人相信)。
這不是政府沒有決心去壓房價的問題,相信中國政府是最想將房價壓下來的政府。我們不懷疑政府的決心,但是,房價決定體系不是一個變量兩個變量就能決定的。就像是沙漠,偶爾的人工降雨改變不了氣候乾燥的事實。
反思我們的調控思路,的確存在一些偏差。比如陷入了房價調控中心論,比如陷入了你死我活打壓論,這些都是價格敵酋。房價調控中心論,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房價上漲,沒有去從大環境中消除房價上漲的因素。貨幣的超額供給和不斷膨脹的物價引起的貨幣貶值,使得資本和儲蓄都瞄準了房子。水漲船方能高,水落石才能露出。信貸資本熱錢化、產業資本游資化和儲蓄資本活性化,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房價上漲的環境沒有消除,以房價為中心的調控,是難以達到目的的。
打壓論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忘掉了鯀和大禹治水的教訓和經驗。當前房價就像一個皮球,越拍越高。為什麼呢?因為打壓論是人為改變了市場的供求關係,實質上扭曲了供求關係,造成了供求關係短暫平衡的假象。但是,市場不會總是錯下去,到了一定時間,就會自我糾錯,於是,房價又迅猛反彈了。
很多人說,你說房價到底會不會跌下去,我說,肯定會跌下去。因為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但是,這需要時間,多方動能沒有耗盡之前,就想靠政府一己之力將房價壓垮,實現財富重新配置,這很難做到。
葉檀在和郎鹹平的辯論中說,郎鹹平以事實駁斥葉檀,葉檀卻詭辯說,沒有XX怎麼,則會更XX。問題是,如果沒有怎麼樣,為何不會相反的怎麼樣?這都說不清楚,說不清楚還是以事實為依據吧,在事實面前,誰都不是老大。
踏空者和被迫購房者總是很傷心,陳寶存先生還列舉了從本世紀初就開始唱跌一系列空軍大爺們的名單。很多人不服氣,在事實面前,沒有大爺。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看清楚,只能成為埋怨政府的小媳婦了。聽說侯寧和陳寶存又賭上了,沒必要。正如牛刀和徐滇慶賭局一樣,改變不了房地產的大環境。
很滑稽的是,與許多有房者或者既得利益者維護高房價不同,本人仍屬於無房戶,但是,本人更願意尊重事實。本人既無幻想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也無為了一套房賭上整個生活的決心。還有一群人,本身是有房客,但為了顯示「公正」或者得了便宜還賣乖,高呼反對高房價,自己偷偷地買了多少套房子,誰都無從知道,但從他們那些滑稽的言行不一的表態中,我們一眼都能看穿他們小九九。滑天下之大稽者,還在粉墨登場。
本人也是無房者,不是因為本人看錯了方向,而是因為本人沒有這個能力去購房,本人不願意負債,倒不是因為本人怕萬一房價暴跌之後,自己淪為赤貧。而更重要的理由是,我信奉量入為出。在這個金融槓桿橫行的時代,我們寧願吃一點小虧,比如說每年儲蓄被貶值一點,但不願意吃大虧,比如在股市中被人獵殺,比如為了購房而債台高築。我是風險厭惡者,之所以風險厭惡者,不是說我們天生就是風險厭惡者,中國人的天性就是愛賭博,逢年過節麻將骨牌撲克之聲不斷。我們是風險厭惡者,是因為消費能力有限和投資能力有限,按房地產老闆們的話說,我們是無效的客戶。沒房子就租房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你改變不了房價大環境,與其整日悶悶不樂,不如換個思維框架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我發現,現實之所以很多矛盾,有些矛盾都是思維框架互相衝突決定的,很多人陷入了思維的死胡同,沒法轉過來灣。
當然,你如果是一個有餘資的人,投資房產還是不錯的。現在房地產還沒改變總體上升的通道,何時改變,要看整個複雜的房價體系如何博弈。不過,無論花架子有多少,兩點是最重要的,一個是老老實實地多蓋房子,一個是認認真真地搞好貨幣供應管理和信貸資本的圍堵。或許,這比左一個什麼,右一個什麼強多了。任何時代都有難以解開的死結,這是時代的局限性,政府應當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候,看清自己的本事和事情的複雜程度。宋代大儒張載有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裡稍微改一下或曰:為調控立心,為生民請命,為房地發展,為經濟開太平。或許,現在房地產最迫切需要的,就是這些。互相理解,比互相對抗好得多,互相攻伐,比互相交易差得多。(來源:鳳凰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