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今日一度暴跌100点,午后止跌回升,2800点失而复得。截止收盘,沪指报2820点,跌幅收窄到1.61%。大幅震荡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现价:2820.18 涨跌:-46.18 涨幅:-1.61% 总手:1645853 金额(万):17613905 换手率:5.30%
===本文导读===
【大跌缘由解读】
利差大幅倒挂央票发行遇阻 加息窗口面临开启
财政部: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等9类所得将征税
基金再度大幅减仓 中金称A股调整还未到位
【谁扛反攻大旗】
大盘在缺口处止跌 沪指重夺2800
有色股扛反弹大旗 助沪指收复2800
黄金概念股拉升 荣华实业领涨
稀土永磁股拉升 天通股份涨逾7%
利差大幅倒挂央票发行遇阻 加息窗口面临开启
随着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需求端的极度萎缩已使央票发行陷入几乎无所作为的困境。与此同时,临近年底,市场流动性注入的动力却依然不减,央行防通胀、继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则越发明确。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背景下,央票发行利率上调已是一触即发,再次加息也是渐行渐近。
利差大幅倒挂央票发行遇阻
在我国调控货币投放、保障银行体系内流动性适度充裕方面,央票发行一向是央行进行货币投放和回笼、提供市场基准利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当央票发行利率持平甚至略高于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时,机构对央票的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进而有利于央行对银行系统内的资金量进行调节。
然而今年5、6月份以来,由于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上行,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持续出现倒挂。相对高企的发行价格、低位的收益率回报,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央票的热情持续下降,各期限央票的发行量也随之不断下滑。截至11月26日,3月、1年和3年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低于二级市场111BP、68BP和75BP。上周,3月、1年、3年央票发行量均不足百亿,而最新公告显示,央行定于30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仅为10亿元,为历史地量水平。
上调央票发行利率一触即发
从目前的央票发行状况来看,公开市场净回笼的能力已基本丧失。这也是为什么10月份以来央行不得不多次使用另一种数量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这毕竟不会是常态。分析人士指出,央票发行利率上调已经是一触即发,问题只是上调的方式。
在即将到来的12月份,央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对冲压力。一方面,历年12月份财政存款投放力度都很大,有机构预计今年12月份财政存款或将释放资金超万亿;另一方面,外汇占款也有可能继续保持一定水平。从修正央票发行利率的倒挂程度、恢复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能力角度看,12月央票发行利率上行是基本确定的。
就如何上调央票发行利率而言,国信证券分析师指出,若采用“小步慢跑”式的发行利率上调方式,将可能落入央票利率上调预期自我强化与实现的循环,其结果可能是一、二级市场利率交替上行,利差缺口始终难以得到弥补;如果采取“一步到位”式的发行利率上调方式,则可以暂时使得一、二级央票利差持平,并为央行争取一个政策效果观察期,但央行发行利率的巨幅上行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恐慌和市场关于1年期基准利率上调的预期。
期待加息靴子落地
历史经验显示,几乎每次央票利差大幅拉升后,都会出现央票发行利率的调整。11月26日,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已经达到3.02%。一旦1年期央票采取“一步到位”式的上调方式,那么其与1年定存利率的利差将超过50BP。而根据历史经验,在加息周期中,当央票利率大幅超过1年定存利率后,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即使1年央票发行利率不会一次性上调到位,央行效仿10月份先行加息、进而上调央票利率的可能性也仍然较大。中金公司指出,加息将有利于提高央票利率水平,适当纠正目前一、二级利差倒挂的问题,使得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恢复正常化。
此外,中金公司认为,11月CPI同比或接近5%,年底前加息有利于抑制贷款需求,而美元反弹导致人民币升值放缓,也加大了12月加息的可能性。
事实上,无论如何是否加息、何时加息,目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紧缩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预期。从债券市场来看,近期调整主要表现在资金趋紧后短端收益率的上行,而中长端收益率上升趋势已经放缓,利率产品、信用产品收益率均已包含了50BP的加息预期。从股票市场来看,在强烈的紧缩预期下,上证综指已从3186.72的高位回调达7个百分点。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加息靴子落地,或有新的投资机会再次出现。(中国证券报)
财政部: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等9类所得将征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以下简称限售股)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67号)的有关规定,现将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限售股,包括:
(一)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的限售股;
(二)个人从机构或其他个人受让的未解禁限售股;
(三)个人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依法分割取得的限售股;
(四)个人持有的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主板市场(或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限售股;
(五)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中,个人持有的原被合并方公司限售股所转换的合并方公司股份;
(六)上市公司分立中,个人持有的被分立方公司限售股所转换的分立后公司股份;
(七)其他限售股。
二、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个人转让限售股或发生具有转让限售股实质的其他交易,取得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限售股在解禁前被多次转让的,转让方对每一次转让所得均应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或大宗交易系统转让限售股;
(二)个人用限售股认购或申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
(三)个人用限售股接受要约收购;
(四)个人行使现金选择权将限售股转让给提供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
(五)个人协议转让限售股;
(六)个人持有的限售股被司法扣划;
(七)个人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分割让渡限售股所有权;
(八)个人用限售股偿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由大股东代其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
(九)其他具有转让实质的情形。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个人转让第一条规定的限售股,限售股所对应的公司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前上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执行;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上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执行。
(二)个人发生第二条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由证券机构扣缴税款的,扣缴税款的计算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执行。纳税人申报清算时,实际转让收入按照下列原则计算:
第二条第(一)项的转让收入以转让当日该股份实际转让价格计算,证券公司在扣缴税款时,佣金支出统一按照证券主管部门规定的行业最高佣金费率计算;第二条第(二)项的转让收入,通过认购ETF份额方式转让限售股的,以股份过户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份收盘价计算,通过申购ETF份额方式转让限售股的,以申购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份收盘价计算;第二条第(三)项的转让收入以要约收购的价格计算;第二条第(四)项的转让收入以实际行权价格计算。
(三)个人发生第二条第(五)、(六)、(七)、(八)项情形、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转让收入按照下列原则计算:
第二条第(五)项的转让收入按照实际转让收入计算,转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依据协议签订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收盘价或其它合理方式核定其转让收入;第二条第(六)项的转让收入以司法执行日的前一交易日该股收盘价计算;第二条第(七)、(八)项的转让收入以转让方取得该股时支付的成本计算。
(四)个人转让因协议受让、司法扣划等情形取得未解禁限售股的,成本按照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协议受让价格、司法扣划价格核定,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的,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执行;个人转让因依法继承或家庭财产依法分割取得的限售股的,按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成本按照该限售股前一持有人取得该股时实际成本及税费计算。
(五)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形成的限售股,自股票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发生送、转、缩股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依据送、转、缩股比例对限售股成本原值进行调整;而对于其他权益分派的情形(如现金分红、配股等),不对限售股的成本原值进行调整。
(六)因个人持有限售股中存在部分限售股成本原值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计算全部限售股成本原值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一律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作为限售股成本原值和合理税费。
四、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发生第二条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的,对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按照财税[2009]167号文件规定,采取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和证券机构直接扣缴相结合的方式征收。
本通知所称的证券机构,包括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其中,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证券账户为单位计算个人应纳税额,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依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的数据负责对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证券账户为单位进行预扣预缴。纳税人对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计算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可持相关完整、真实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报并办理清算事宜。主管税务机构审核确认后,按照重新计算的应纳税额,办理退(补)税手续。
(二)纳税人发生第二条第(五)、(六)、(七)、(八)项情形的,采取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方式。纳税人转让限售股后,应在次月七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填报《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自行申报纳税。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应开具完税凭证,纳税人应持完税凭证、《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复印件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限售股过户手续。纳税人未提供完税凭证和《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复印件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不予办理过户。
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一次办结相关涉税事宜,不再执行财税[2009]167号文件中有关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的规定。对第二条第(六)项情形,如国家有权机关要求强制执行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在履行告知义务后予以协助执行,并报告相关主管税务机关。
五、个人持有在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形成的拟上市公司限售股,在公司上市前,个人应委托拟上市公司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限售股成本原值详细资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对该资料出具的鉴证报告。逾期未提供的,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实际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
六、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需由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税款的,应在客户资金账户留足资金供证券机构扣缴税款,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证券机构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依法履行扣缴税款义务,对纳税人资金账户暂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证券机构应当及时通知个人投资者补足资金,并扣缴税款。个人投资者未补足资金的,证券机构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主管税务机关,并依法提供纳税人相关资料。(财政部网站)
基金再度大幅减仓 中金称A股调整还未到位
在坚守了一个多月的高仓位之后,股票型基金上周出现显著减仓。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前景的忧虑。而从流动性因素来看,A股的调整还未到位。
中国股市上周连续第三周下跌,尽管跌势趋缓,但基金仍出现大幅减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上周末,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72%,较前一周主动性减仓1.42%。平衡型基金仓位78.42%,减仓2.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此前A股连续创出记录跌幅,但基金仍选择坚守高仓位,甚至出现逆势增仓。
“鉴于目前的仓位水平仍然较高,未来股票型基金整体仓位下行为大概率事件。”中金公司分析师汪超指出,在基金仓位回落过程中,指数受仓位调整压力短期难有出色表现。
面对股市的持续调整,基金看多的信心也在动摇,对流动性的忧虑成为制约股指反弹的最大因素。农银汇理基金表示,本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始生效,预计将回收3000亿元流动性,同时解禁市值则将吸收1300亿元,市场可能会面临暂时的流动性紧缩,股指将呈现震荡行情。
汇丰晋信基金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情绪。其认为,随着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A股的资金面偏紧,大盘股走弱,因此股市持续走强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2900上方套牢盘天量,压力巨大,因而大盘还有一段强烈震荡的路要走。
事实上,在央行连续出台紧缩政策之后,A股正由“不差钱”向“很差钱”转变。据中金公司资金供需模型来看,上周A股资金呈净需求状态,资金缺口为254.03亿元,预计未来四周资金净需求仍将超过百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钱不够。”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主管张化桥在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央行还会加息,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勒紧信贷,即使不做这个事,中国资本市场的钱就已经非常的不够,如果再来紧缩,市场就会更加雪上加霜。”张化桥称。
与此同时,新财富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最具份量奖项获得者,来自安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尤宏业也持有相同观点,他在高峰论坛上表示,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市场流动性将逐渐偏紧,推动股市上涨的流动性力量在慢慢变薄弱。
中金公司宏观策略组认为,当前对于股市的不利因素要略大于有利因素。首先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较大。目前的政策调整还远未到位,因此难言股市已经对此充分预期。其次,年底前信贷资金压力将显著增大,而中长期企业贷款和居民信贷增速已开始显著下降,对于未来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A股存在着进一步调整的需求。(证券时报网)
大盘在缺口处止跌 沪指重夺2800
午后指数开盘后大幅下泄,沪市最低下跌过百点,个股表现一片狼藉,在最低下探至2758点后,受10月11日上涨跳空缺口2755点支撑,股指才稍有止跌,随后展开小幅回升,不过上午大跌对市场伤害过大,跌局基本成型,况且没有量能支撑,反弹高度和力度都堪忧,投资者短期仍有保持高度谨慎,控制好仓位,积极防范系统性风险。(世基投资)
有色股扛起反弹大旗 助沪指收复2800关
随着有色股午后止跌并快速反弹,沪综指大跌颓势得到缓解,并在14点后重新回升至2800点上方。
目前铜业股处于领涨,铜陵有色涨5.77%,云南铜业、精诚铜业、海亮股份、江西铜业的涨幅都在1%以上。(证券时报网)
黄金概念股拉升 荣华实业领涨
黄金概念股11月30日午后盘中大幅拉升,板块内个股普遍翻红。荣华实业上涨2.8%,涨幅居首;山东黄金上涨2.05%,中金黄金上涨1.59%,涨幅居前。(证券时报网)
稀土永磁股拉升 天通股份涨逾7%
稀土永磁板块11月30日午后盘中拉升,多只个股翻红。天通股份上涨7.35%,涨幅居首;中钢天源上涨5.04%,北矿磁材上涨4.27%,涨幅居前。(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