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旨在定调下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下月初举行。外界普遍预测,针对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本次会议将对当前的经济热点进行新的表述,这也成为下年度宏调措施的依据之一。
本报对当前的经济热点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当下的观点进行了综合。本报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产生新的观点,比如提高通胀的管理目标、货币政策转向、继续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以及加大新兴产业和转调力度等。
等等这些,都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此外,根据学界的预测,GDP保持8%的增长提法可能不会变化,除了国内外面临的复杂环境外,从更深层次而言,决策层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关键词:提高通胀目标
当下,一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阻击战正在打响。需要提及的背景是,今年来,CPI连续走高,10月份上涨幅度达4.4%,同比涨幅创出25个月新高。由此关于通胀的声音不绝于耳。为此决策层面表示,要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专门出台了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
本报注意到,11月22日至26日,5天内国家发改委下发了9个通知,旨在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密集动作无不表明,管理通胀已成为中央政府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淄博,当地政府也表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全国上下已经开始了一场抑制物价上涨的联合行动。
不过,对于物价的上涨,多数专家认为很难在短期内有所平抑,这主要是因为货币超发以及农产品成本大幅升高。虽然在密集的调控中,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但由于上述两大因素的存在,后续农产品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这将成为继续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明年国内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在2010年,中央政府曾将CPI的调控目标定位3%,截至目前,CPI已连续几个月突破这一警戒线。外界认为,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管理层或将提高通胀目标。从市场的声音来看,调高通胀目标已成为许多学者和专家的共识。
对此,有分析就认为,CPI的调控目标有可能被推高至4%。从现实情况来看,目标的升高符合实际,而如何尽快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依然是中央政府宏调的主要方面之一。
关键词:货币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转向的讨论早在此前便广泛展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经济的下滑,决策层面果断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年以来,这一政策在促进经济复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伴随着经济的好转,特别是物价的走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视作推动这波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为管理通胀,决策层面已经开始出手。本报记者注意到,在从10月19日到11月19日的一个月内,央行三次动用货币调控措施: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诸多学者推断,年末很可能还会有一次加息。
特别现实的一点是,银行的信贷投放已经趋紧。一些银行已经停止了个人贷款的发放,而诸多银行界人士判断,明年信贷趋紧将成为现实。
有观点认为,当前经济已从危机逐步回归常态,因此作为应对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会转向。路透社的观点称,预计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政策取向可能转为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之所以不转向是因为经济增长还需要寻找新的热点,财政政策为此不会改变,毕竟在四万亿刺激政策收尾之后,财政政策还需要发力。
截至目前,本报注意到,外界已有分析认为,明年的信贷额度可能会在5—6万亿,比今年的7.5万已要少一两万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
高房价在2010年一直延续。
虽然政府不断出台措施,甚至连续两次出台较为严厉的调控措施,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收效不但。截至目前,全国大范围的地区房价还在上涨。
对于楼市,决策层也多次表示,要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据《南方日报》报道,政府层面对于楼市调控的决心仍无改变。按照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近期召开。在此节点,住建部和国土部近日又组成联合调查组,奔赴全国各地,检查省级政府对住房供地计划、闲置用地清理、保障房建设和查处违规房企等相关问题,摸底地方对中央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而按照惯例来看,每次大规模的调研之后便是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之时。
这篇报道称,分析人士指出2011年的楼市调控政策毫无疑问还将保持收紧,类似房产税等新政也可能正式在2011年推出试点。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很可能在明年的信贷规模、投资项目的分配以及更多的紧缩政策出台方面有新的举措,收紧信贷成为必然。
显然,在打击楼市泡沫方面,中央政府也一直在积极努力。毕竟房价的涨幅已经超出了许多老百姓的容忍度,因此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还会采取一些新的措施。
关键词:转调与新兴产业
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是“转方式和调结构”的重要一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截至目前,转调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会经过一年的工作就发生实质的改变,因此转调工作还是近几年的工作重点。
有观察人士则认为,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将重提转调工作,而且力度可能还会有所加大,经济转型将是今后长期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而新兴产业的振兴无疑是转调的重要方式。
据《华夏时报》报道,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三免三减半”政策期满后,有望享受所得税率在15%的基础上减半征收的优惠,而这一优惠政策也将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而本报注意到,基于此,有券商的分析人士已经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家可能还会有相关政策出台,而从家电下乡以及依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措施来看,这些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