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阐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议强调,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认为,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17.70,-0.22,-1.23%)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务虚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会议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出席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薄熙来、何勇、令计划、王沪宁、路甬祥、陈至立、李建国、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曹建明、杜青林、陈奎元、钱运录、孙家正、万钢,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1年中國經濟
|
http://news.wenweipo.com [2010-12-12] 我要評論
(0) |
|
 |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
|
 |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
|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今年及「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主要任務。溫家寶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闡述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出席會議。
 |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
|
 |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
|
******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今年及「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主要任務。溫家寶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今年經濟工作,闡述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來自國內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有效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經濟較快增長,農業基礎得到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改善民生成效顯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
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們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辦妥了一系列難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進展,為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議強調,5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通過實踐,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增強了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的認識。主要是:注重把抓住發展機遇和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努力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係,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和諧穩定;注重把維護中央權威和發揮地方積極性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政策執行力和發展活力;注重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會議認為,明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努力提高應對複雜局面能力。要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的特點,努力培育我國發展新優勢;準確把握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的特點,努力增強我國參與能力;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於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佔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準確把握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點,努力發展壯大自己。
會議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有許多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複雜形勢,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
會議強調,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要千方百計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確保群眾吃上放心食品。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沼氣建設;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以優化投資結構為重點,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攬子計劃與「十二五」前期投資項目銜接工作;嚴控投資產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平重複建設。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紮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規、配套政策、考核體系,確保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到實處。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佈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要加強教育重點領域建設,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職業教育,擴大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範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轉移接續辦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要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方便可及,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輿情彙集和分析機制,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要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資源環境等領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研究推進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要正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有效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努力拓寬國際經濟合作途徑,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增創外貿競爭新優勢,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積極穩妥擴大金融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探索新的投資合作方式,注意防範和化解境外投資風險。
會議指出,在明年經濟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要加強財政、貨幣、投資、土地、貿易、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會議指出,完成明年經濟工作各項任務,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編製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研判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社情民意,切實摸清發展潛力、優勢和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癥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提供科學依據。要提高領導幹部素質,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各級幹部學習培訓,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正確的政績導向和用人導向。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群眾觀點,求真務實,真抓實幹,艱苦奮鬥,不務虛名,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準則,加強對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
會議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銳意進取,著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出席會議的中央領導同志還有: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何勇、令計劃、王滬寧、路甬祥、陳至立、李建國、梁光烈、馬凱、孟建柱、戴秉國、王勝俊、曹建明、杜青林、陳奎元、錢運錄、孫家正、萬鋼,以及中央軍委委員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靖志遠、吳勝利、許其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黨政主要負責人,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委和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負責人,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