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北京学者
孔子回来了。
最近几天,人们突然发现,在历史博物馆北侧门前,面向长安街,矗立着一尊9.5米高的孔子雕像。毫无疑问,这是具有重大文化与政治象征意义的事件。
最近若干年,随着国学、传统的逐渐回归,至少在部分国人眼中,孔子已经不再是一个负面人物,各地校园、传统文化场所甚至公共场所,纷纷建立了孔子雕像,以示景仰。
不过,现在这个地点,还是显示孔子的回归迈出了一大步。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孔子现在站立的地方,虽不在广场内,也在其周边。这样的位置必然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当然,确切地说,孔子矗立在历史博物馆旁。这个位置是恰当的,孔子确属历史人物。也正因为位置特殊,这尊雕像引起很大争议。
考虑到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文化心态,这样的争议也很正常。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被动地面对现代化的任务,而西方首先实现了现代化。于是,现代化、西方化与传统、与中国之间被置于一种紧张、冲突状态。此后,中国人对孔子、对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陷入焦虑、彷徨、无措乃至于混乱之中。
就在旁边的广场,发生过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及其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儒家、反传统为核心诉求的。四十多年前,这个广场曾上演过“文化大革命”的诸多重要节目。而在这场文化大破坏运动中,各地、尤其是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曾遭到过严重损毁。若干年前,就在孔子身后的这个博物馆内,孔子也被当成一个负面人物展示。
这一百年的文化彷徨,让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跌落到秦以来的最低谷。直到今天,提到孔子,有人马上联想到万恶的奴隶制度,联想到孔子说过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提起儒家,大多数人马上联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联想到束缚人的灵性的礼教。提起中国文化,关心国民性的人士马上联想到大辫子、八股文,关心自由的人士则会联想到皇权专制、官员腐败。而孔子对于儒家、中国文化的所有这些丑恶制度和现象,似乎都要承担全盘责任。还有一些热衷于追求中国强大的人士,则要求孔子对国人缺乏尚武精神承担责任。依据所有这些想象,孔子当然要被打倒。即便到了今天,无数人,哪怕是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还在用“孔老二”这个侮辱性的词汇来称呼孔子。
对于所有这些指控,孔子无言。孔子本来就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对于人们因为激情、焦虑或者无知而发出这些抱怨和指控,孔子当会宽容。而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上述指控中的很多不过是笑柄而已。孔子笑到了最后,孔子蹒跚着回来了。首先在文化与政治的边缘地带,最终在国家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孔子微笑着矗立起来。
对此,国人的心情是高度复杂的。不论是曾经咒骂孔子的人,还是对孔子及其思想心存疑虑的人士,抑或是虔敬孔子的人士。第一种人可能有点困惑,把一个死人抬出来有什么用?第二种人可能十分担心,也许又会出现独尊儒术?第三种人可能会追问,孔子为什么朝北而不是按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为什么在广场以外而不是在广场之中?
所有这些困惑、疑问,其实已经触及当代中国人面临、不能不认真思考、予以解决的根本问题:历史文化认同的对象与文化重建的进路问题。
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后发国家的文化认同构建,必会陷入紧张、困惑。但是,任何一个共同体,如欲建立合理而稳定的秩序,就必须构造出稳定而自洽的文化认同,也即对于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信奉什么,须达成某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由此,才有共同体可言,人们才可以对话,创造和维系一个公共空间。由此,优良治理秩序才有可能被人们想象出来,进而被构建出来。
在一个快速而剧烈变动的时代,构造这样的文化认同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过去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所进行的全部文化、思想、宗教活动乃至政治、社会活动,都指向这个目标。不幸的是,这些努力大多已告失败。原因在于,大多数规划没有对孔子、儒家、传统予以足够重视,甚至将其视为负面,必欲弃之而后快。
但是,不管人们是喜欢还是痛恨,是虔敬还是厌恶,一个基本事实是:孔子是儒家的象征,孔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孔子是中国的象征。构建或者说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无视孔子,鄙弃儒家。
当然,汉儒心目中的孔子不同于宋儒心目中的孔子,梁漱溟赞美的孔子也不同于马英九祭拜的孔子。生活在一个现代而开放的世界中,今人自然有权利、也有责任塑造这个时代的孔子。就好像这座雕像不同于吴道子的画像。从孔子出发,今人也完全可以在正义、在爱、在善治等价值与制度之路上,走出很远很远。今人的价值、信念也各不相同,如何调和孔子与这些信念,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可以尝试逼近一个文化、政治的底线共识:认真对待孔子,不要鄙弃、更不要仇恨孔子。因为,认真对待孔子就是认真对待自己,鄙弃孔子就是鄙弃自己。
全球孔子学院达120多所 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新社北京一月三日电(记者周兆军)记者今天从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获悉,国家汉办与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协议,俄罗斯的第二所孔子学院将在该校成立。
上月底,俄罗斯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远东国立大学挂牌成立。
国家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俄罗斯政府对于汉语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两国政府之间签订了专门支持汉语和俄语教学的协议。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目前初步统计有一万人左右,与二00五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四十。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校长比沃瓦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俄关系的快速发展,双方都开始从面向未来的高度致力于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中俄共建孔子学院,加强双方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合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中俄关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开设的孔子学院有一百二十多所,覆盖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二0一0年,全球将建成五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传统文化热从04年就开始加温
2004年9月,许嘉璐、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了主旨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甲申文化宣言》,成为当年文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后,传统文化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社会上,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读经”。
依托电视台的强力推广,《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销量据称超过三百万册。她本人亦被称为“学术超女”,成为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明星,除了继续上电视弘扬传统文化,甚至被安排参观监狱,为犯人讲解儒家价值观。此外,04年开始,民间“新儒学”的也蓬勃兴起并发出声音,十博士反圣诞倡议书和这一年围绕小学生该不该读经的辩论都一时沸沸扬扬。 …[详细]
这股热潮当然有政府的助推
在传统热或曰孔子热中,政府也从未缺席。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作出重要批示。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校设立了国学班,将国学融入企业管理,人民大学设立了国学院,更是引发了各方关注。
在政府推进下,中等学校的教学大纲中添加了讲授儒家经典的内容,并开办了专门学习经典的实验学校。在海外,政府通过建立孔子学院推广儒学,第一个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目前已在96个国家开设320多家孔子学院,直到去年电影《孔子》从拍摄到上映,仍然可以看到政府的一路扶持。说孔子雕像立在天安门是这一系列的后续动作并不为过。 …[详细]
尊孔的实质,是建立“国家、民族”认同的努力
中国人的认同之惑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延续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革命”认同。后三十年,则一直存在认同之惑,因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太过久远,脱离现实,而全面拥抱“西方主流价值”又有伤民族自尊心。所以寻找一个新的认同迫在眉睫。
这时候,树立起“传统价值”与“西方主流价值”并峙,号召国人凝聚在前一价值之下,共建伟大民族组成的崛起国家,就成为当然选择。 …[详细]
这样的认同重建不乏先例
不久前,马英九在“元旦祝词”中两次提到传统文化对台湾的意义,尤其是“六十多年來,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從生活美感到艺术美学,它的传统韵味,让世界惊艳”,这让大陆不少人心有戚戚。
不必感叹国民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其实国民党也曾是反孔先锋。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国民党教育部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制订《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而当时尊孔几乎是“当权派”袁世凯的专利。而到了1935年,国民党找来10位教授,发表了当时反响巨大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其内容与七十年后的《甲申文化宣言》极其相似。
告别“革命”,走向“国家”
革命话语退位是尊孔大环境
显然,《甲申文化宣言》也不能看做孤零零的文化事件,宣言发表十天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强调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评论界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努力发掘作为执政党的核心价值。
建设执政党则意味着对“革命党”形象的告别,革命党往往要制造磨擦、引起冲突,发展社会危机乃至暴力相对,执政党则强调稳定压倒一切,表现为协调、对话、避免冲突和维护稳定。革命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斗争成为革命党的硬道理;但执政党的哲学应该是发展的哲学,不再以“领导全国人民继续革命”作为合法性的来源。告别革命话语之后,则必须要新的政治认同来填补空白,建立文化,族群和政治体制上的认同是走出革命话语的必然选择。 …[详细]
用国家认同告别革命
革命话语在迅速被国家的概念取代,不仅仅表现在反革命罪变成了“危害国家安全罪”。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主题曲就是《国家》,这显然不是巧合。天安门广场作为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其重心缓缓往南移动,北端曾经最红最革命,一再出现在邮票上的天安门,其地位已经被代表国家图腾的国旗取代,用国家命名的建筑越来越多,国家大剧院在大会堂西侧落成,曾经的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也在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前立过的种种“倒计时牌”,更是为中国人提供了与这个国家呼吸与共的直接感受。孔子作为“国家、民族”概念的支柱入驻天安门广场,并且矗立在国家博物馆之前,实在是顺理成章。 …[详细]
function postToWb(){var _t = encodeURI(document.title);var _url =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var _appkey = encodeURI("f570f5f1c3fd40fa801a7987ba2f49a2");var _site = 'http://view.news.qq.com/index/zhuanti/zt_more.htm';var _u = 'http://v.t.qq.com/share/share.php?title='+_t+'&url='+_url+'&appkey='+_appkey+'&site='+_site;window.open( _u,'转播到腾讯微博', 'width=700, height=680, top=0, left=0, toolbar=no, menubar=no, scrollbars=no, location=yes, resizable=no, status=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