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真的加了?已经加了?”连着两个问句,从一位受访的分析师口中冒出来,随后电话那头传来了鼠标点击页面的声音,过了一会,“调了0.25,还是符合预期的吧。”他说。
“刚看到短信,还要回房间去用工具分析对银行的具体影响。”一位正在外地出差的银行业分析师也感到此时加息很突然。
7月6日央行宣布,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升至3.5%和6.56%。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加息可能预示着年内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接近尾声。因为,随着供给的增加,我国粮食价格会趋向稳定,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届时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都会有所改变。
加息时点虽被市场“料中”,然而,央行选择“对称加息”却让分析人士大跌眼镜,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非对称加息”,一方面减轻负利率状况,一方面不加重实体经济的压力。
不过,多位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加息反而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小企业“钱荒”问题。因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是借钱成本的高低问题,而是从银行借不到钱。贷款利率同步上升,可能会压制一部分央企国企的银行贷款,银行或将腾出空间,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由于我国央行宣布加息,国际大宗商品盘中发生波动,美原油连迅速急跌0.9%至95.93美元,不过很快拉升翻红至97.05美元/桶以上。纽约COMEX黄金先小跌0.4%变绿后也是又出现一波快速拉升,上涨超过1%至1528美元/盎司。其中铝、铜、铅等金属商品也是先下跌近1%后再上升。
欧元对美元波动较大,持续下跌0.8%左右,至北京时间昨晚21点50分,达到1.4319,美元指数则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开始持续上升后又出现了一波小幅拉升,至北京时间昨晚21点50分,美元指数达到75.05。
顶压加息剑指高通胀
事实上,央行抗击通胀的目的一直没有改变,在近期甚至得到进一步强调,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即表示 “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
对此多数分析人士都表示认同。
“CPI在6月、7月都是高点,还是需要依靠利率手段来改善负利率状况。”西部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彦召表示。
此前,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都曾预测过6月份的CPI可能会在6%甚至更高,而全年的翘尾因素最早在8月份才会得到缓解。
除了央行对通胀的强调引起加息的预期外,7月5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隔夜利率大涨近300个基点,敏感的市场或许已经嗅到了加息的味道。
“隔夜利率大涨,已经说明了加息预期的存在,央行果断的加息实际上可以减少对市场的影响,不折磨市场了。”刘彦召表示。
“对称加息”欲何为
此次加息,除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率上调0.2个百分点,其他各档利率都上调0.2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杜征征认为,央行没有采取非对称加息,主要目的可能还是为了保护银行。
“一方面,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不提活期,表明希望资金存入银行,改善负利率状态;二,没有采取市场较为普遍的非对称加息,表明管理层还是在照顾银行的利益,对银行较为有利。”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晓斌表示。
但令人费解的是,央行此前加息对中长期贷款的利率调整幅度较小,市场解读为一方面减轻企业资金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加大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压力造成银行的坏账。
就目前形势而言,这两方面的情况并未发生变化,央行却暂停了这种加息趋势,杜征征认为,加息对当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边际提升作用减弱,全社会资金借贷成本的上升,有助于回归效率为先。“民间借贷利率高达20%~100%,远超银行借贷利率上限。由于贷款规模的收缩,中小企业贷款难日益突出,也许,资金借贷的可能性远比成本要重要得多。”
“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有限制的,央行的着眼点更为宏观,如何使资金合理地流动起来而不是流向本就不缺钱的央企、国企,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对于此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公积金贷款更加受到刚需的青睐,五年以上基准利率与普通贷款差距达到了2.15%。
未来货币政策争议
7月中旬,按惯例将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大经济会议召开,对下半年的政策基调做出调整。
对于本轮加息周期是否结束,后市的货币政策,市场出现一定分歧,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是年内加息将告一段落,另一派观点认为,此次加息属于充分预期内的补加,预计年内还将加息。
杜征征认为,近期成为货币政策观察期,既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又看对通胀的正面作用。
巴克莱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常健认为,鉴于之前的累积效应增加造成银行同业流动资金紧张,以及银监会的严格规定,短期内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有限。“如果通货膨胀在6、7月之后像预期的下降,我们可能会看到在第三季度后期扶持政策,会有一些空间,特别是如果增长放缓的幅度超出预期。而更多的扶持政策,例如,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用对汽车行业和公共住房扶持。时机将取决于通胀与增长组合。”
“存准率针对的是资金流入,如果未来几个月贸易顺差降低,外汇占款降低,不排除存准率有下调的可能。”刘彦召表示。
吴晓求:加息吸引热钱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1年07月07日 01: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继续下去,将会伤害经济”
王沛霖
“我感觉紧缩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头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么高,都是信号。再走下去,恐怕要对经济形成伤害。”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苏州科技金融论坛”上如此表示。
吴晓求认为,目前的CPI高企,不全是货币现象,而是一系列综合性因素的结果,因此,必须采用减税等结构化政策予以应对,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紧缩货币上。此外,对于业界热议的加息政策,他极力反对,认为不但不能收缩货币,反倒会火上浇油。
“为什么加息会火上浇油?分析此次通胀的原因,就能找到答案,”他说,“看今年的统计数据,M2增速一直在下降,但CPI却在节节攀升,便可以断定,目前的CPI不全是货币现象。”
吴晓求认为,目前这一轮通胀高企,主要有四股推动力量。首先是外来的输入性通胀,这里面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涨价,也包括大量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所形成的外汇占款,即所谓“热钱拥抱中国”,而这个因素也正是吴晓求反对加息的根本理由。
其他几个推动通胀的因素是,2009、2010年的大规模信贷扩张,国内工资等成本上涨的推动,以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农产品[16.20 0.31% 股吧]供应紧张。
吴晓求指出,中国目前的存款利率是美日等国家的十倍左右,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不明资金涌入中国,很难监管。“2009、2010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并非由于FDI或者贸易顺差形成的,而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方式进来的。”
他认为,今年以来的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作用是对冲巨额外汇占款,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非常高,很难再继续加;但一旦加息,将进一步扩大与发达经济体的利息差,会更加刺激热钱的涌入,进而增大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使CPI火上浇油。
“加息是个馊主意。”他说,“这会刺激每年一万亿、两万亿美元规模的钱涌入,远远超过加息所收缩的流动性的规模。”
那么,应当如何应对?
吴晓求提醒别忘了财政政策,应当用一揽子结构性政策,针对性地予以化解。例如用减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改革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供给以推动物价水平下降等。
“货币政策独撑宏观调控大旗的局面,该结束了,一刀切的货币紧缩政策继续下去,将会伤害经济。”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