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10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第六次科技革命,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學革命」;從技術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創生和再生革命」;從產業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從文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 日前,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新書發佈會。該書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是國內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第一本專著(科學出版社出版)。它提出了關於21世紀新科技革命的一些大膽預測,令人耳目一新。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課題組長、主編何傳啟接受了《思想者》的採訪。 科學角度:「新生物學革命」 《思想者》:最近,拜讀了你們課題組的最新成果——《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其中許多科學猜想和論斷都引起讀者的關注。比如,為什麼說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一場「新生物學革命」?這個預測的依據是什麼? 何傳啟:關於21世紀的新科技革命,國內外已有不少預測。許多人認為,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不論是美洲、歐洲還是東亞國家,都把生命科學作為重點,投資強度超過其他學科。 我們提出「新生物學革命」正是基於這種科學背景,但增加了三個因素。首先,基於心理學的科技需求分析。如果把人類抽像為一個「人」,可以用「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它的科技需求。 比如,在農業時代,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生存壓力,民以食為天,它的需求屬於基本需求,科技發展主要是農學、天文學和實用技術等。在工業時代,人類面臨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它的需求屬於基本和中級需求,科技發展主要是與物質生產相關的科技,包括現代科技的各門學科。 《思想者》: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這兩個時代,人類的主要科技需求大體是一致的,都是與人類生存和物質生活相關的,似乎就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何傳啟:是的。而在知識時代,人類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面臨的壓力主要是提高生活質量和滿足精神生活需要,它的需求屬於高級需求,科技發展主要是與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相關的科技。精神需求還包括健康長壽和遨遊太空等。 《思想者》:的確有所變化了,但這說明什麼? 何傳啟:我們都知道,工業時代的技術特點分為三個階段——機械時代(18世紀開始)、電氣時代(19世紀開始)、電子時代(20世紀40年代開始);知識時代的技術特點也分為三個階段——信息時代(20世紀70年代開始)、再生時代(預計21世紀20年代開始)、宇航時代(預計21世紀下半葉)。 你從這些時代科技特點的變化中,可以看出——如果說,18~20世紀的科技重點是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最大限度滿足人類的物質生活需要;那麼21世紀的科技重點則是人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全面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可持續性和適應宇航時代的需要。 《思想者》:那麼,提出「新生物學革命」的後兩個相關因素是…… 何傳啟:一個是,基於人類學的科技需求分析,這與心理學的分析結果基本一致。另一個是,基於科技革命標準的科技需求分析。一般而言,現代化的科技需求是全方位的,但只有部分需求可以引發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引發與人類文明的世界前沿有關,與科技革命的判斷標準有關。 我們認為,在世界科技史層次上,科技革命大致有三個判斷標準:顯著改變人類的思想觀念、顯著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社會影響人口覆蓋率一般超過50%;其中,科學革命需要滿足第一個和第三個條件,技術革命需要滿足第二個和第三個條件。 《思想者》:您能舉個例子說明嗎? 何傳啟:例如,16世紀和20世紀的兩次科學革命,改變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形成了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工業時代的技術革命,帶來了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信息革命是跨兩個世紀(20/21世紀)的革命。 所以,我們認為,在21世紀,能夠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科技需求,大致有三個方面:信息需求(信息革命的後半部分)、生命需求和宇航需求(包括新能源)。知識時代的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發生在信息(已經發生)、生命和空間科技三個方面。 《思想者》:既然有信息需求、生命需求和宇航需求三個方面的選擇,為什麼把第六次科技革命說成是「新生物學革命」呢? 何傳啟: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已經有幾次學科內部的革命,如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等。16世紀以來,生物學發展的基本軌跡是從整體、器官(系統)、細胞到分子。但似乎這條路已經快走到盡頭;因為人們將會發現,即使把生物體內的每一個分子都搞清楚了,也不能完全解釋生命現象。在原有研究路徑基礎上,我們需要開闢新的道路,從分子、細胞、器官到生物體,研究大量分子如何協同、耦合、整合形成細胞?細胞如何協同、耦合、整合形成組織和器官?器官如何協調、耦合、整合形成生物體?這是生物學的一種範式轉變,生命合成、人體再生和再生工程等,都屬於新生物學的概念。 《思想者》:所以,按您的預測,「新生物學革命」將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融合。「新生物學革命」屬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科學革命部分的主要內容。 技術角度:「創生和再生革命」 《思想者》: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一書中,按照您的預測,第六次科技革命,從技術角度看,將可能是一次「創生和再生革命」。「創生和再生」是生命科學的領域吧? 何傳啟:屬於生命科學的擴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可能會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這是我們的預測。今天,大家會發現,我們正在獲得人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已經認識了成千上萬的生物體內的分子和細胞,以及各種組織和器官。如果把這些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組裝起來,能不能「製造一個生命」?生物體與機器(技術)的組合,能否創造新的生命形式和新的物種? 《思想者》:克隆綿羊、轉基因水稻……您說的也包括這些方面的研究嗎? 何傳啟:它們只是其中的一角。 《思想者》:「創生和再生革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何傳啟:包括仿生、創生、再生的「三生」技術革命。主要涉及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仿生工程、納米和仿生工程等。再生工程包括細胞、組織、器官、軀體、人體和物種的仿生、創生和再生等。 文明角度:「再生和永生革命」 《思想者》:您的課題成果顯示,從文明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一些讀者有疑問,對人類而言「永生革命」這可能嗎?聽說也有院士認為,人類的「永生革命」不符合自然規律,若人類沒有生死循環,地球將無法承載。 何傳啟:我們說的是某種意義上的「永生」即:由於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仿生工程和機器人的結合,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人體再生和互聯網的結合,人類將獲得三種新的「生存形式」——網絡人、仿生人、再生人。肉體不可永生,但人體可以再生。地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和發源地,人類最終可能會走向太空,宇宙可能是人類高級文明的更大舞台。 《思想者》:您認為,從產業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會帶動未來哪些產業的發展?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引發第五次產業革命,它的影響將超越前幾次革命。這裡列舉幾個方面: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和體外生殖等將成為新興產業;人造組織和器官如人造心臟、肺、胃、皮膚、骨頭、血、血管和肢體等將實現產業化;材料科學和仿生材料,如果納米技術繼續發展,超微機器人組成的材料將會誕生,這種材料具有「智慧」,可以自我複製、自我組裝。還有綠色產業,比如,綠色超級製造、綠色超級運輸以及綠色新能源,等等。 當然,空間科技、海洋科技、國防科技、人工智能以及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科技倫理等都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思想者》:按您的預測第六次科技革命何時到來? 何傳啟:大約在 2020~2050年。 《思想者》:為什麼是10年後? 何傳啟:準確預測科技革命的內容和時間,都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對科技革命進行「科學猜測」。 首先,生物學的學科積累。從分子生物學誕生(約1953年)到現在已有近60年了,到2020年約有70年。從電子發現(約1898年)到電子革命開始(1946年發明電子計算機)用了不到50年時間,到信息革命開始(約1970年)用了約70年。預計2020年前後新生物學的突破將可能出現。 其次,電子和信息革命即將結束,它的持續時間大致是1946~2020年。 其三,根據經濟週期理論,2020年可能是經濟長波週期的一個新拐點。 《思想者》:作為課題負責人,您認為,即將到來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對中國有著怎樣的戰略機遇? 何傳啟:目前,第五次科技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尚未結束,第六次科技革命(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尚未發生,第七次科技革命(新物理學和時空革命)將發生在2050年以後。也就是說,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將來臨,這為中國科技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果我們能夠超前佈局,就可以搶佔制高點,有可能成為「第一隻領頭羊」。相反,如果無所作為,那當然就會坐失良機。 《思想者》: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毫無準備或行為不力,就有可能延緩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 何傳啟:是的。因為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科學技術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沒有核心知識產權,就沒有核心技術,也就沒有核心利益。1940年代開始的電子革命,我們的響應落後了10年;1970年代開始的信息革命,我們又晚了10年;而在電子和信息革命中,我們主要是跟蹤模仿,成效不盡如人意。 《思想者》:所以,機不可失。那我們現在應該如何應對? 何傳啟:我們認為,未來10年,重點是創新網絡結構優化和創新制度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將進入攻堅階段,將涉及一系列深層次的科技改革。加快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包括新網絡、新機制、新模式、新政策,這是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選擇。 同時,借鑒國外的經驗,組建中國高等科學研究院,重點開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先鋒性、開拓性、前沿性的科學研究;組建中國戰略技術研究院,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組建中國現代化研究院,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來,提供決策支持和咨詢服務。 《思想者》:謝謝。 相關鏈接: 五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一個科技哲學的概念,迄今沒有統一的定義。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課題中,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指引發科技範式、人類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轉變的科技變遷。 在過去的500年裡,世界上先後大約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前四次浪潮。第一次革命是近代物理學的誕生,第二次是蒸汽機和機械革命,第三次是電氣和運輸革命,第四次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革命,第五次是電子和信息科技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