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冠以民间资本“晴雨表”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点击进入专题>>>温州老板“跑路”效应扩散)
9月20日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的离境出走似乎是一个标志。胡出走第二天,温州9家企业主“跑路”。
接下来的9月27日,温州某企业老板沈某被曝从该市顺锦大厦22楼跳楼身亡,温州企业主所选择的方式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从“跑路”升级为“跳楼”。
“温州现在碰到的困难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直言。
昨日(29日),温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温州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应对企业倒闭和民间借贷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家韩志国昨日上午通过微博透露,“温州信贷危机如处置不当恐酝酿中国式信贷危机。”
“民间借贷超出相对安全范围”
《温州日报》官网瓯网刊发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显示,企业总体运行良好,但企业关停倒闭呈现从年初个别逐步向群体、由微小向中小型企业蔓延,并有扩大趋势;企业关停倒闭对银行业机构产生的影响还只是局部问题,但潜伏的风险不断增大。
发布会还透露,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据法院部门统计,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加25.73%。1~8月份,该市公安部门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7起,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额5.5亿多元。其中8月份发生了3起,涉案金额7339万元。
发布会消息显示,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今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8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首次突破25%,比年初提高2.08个百分点,9月份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又升到25.44%,处于阶段性高位。
“民间借贷中,往往利息越高,潜伏的风险越大。”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目前,民间借贷超出了资金链条不能拉到很长、没有多少中间环节的相对安全范围。
据了解,截至8月底,温州全市银行存款余额7332亿元,同比增长12.23%。而在企业密集、民间资本活跃的龙湾区,数据显示,该区8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6.91亿元,同比增长25.7%;鹿城区也出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加的现象,城区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该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70.6亿元,同比增长25.0%。
“这意味着受恐慌因素影响,部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储蓄。”马津龙认为。
确保银行业不抽资压贷
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与企业对接,保证温州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下一步,温州将组织25支工作组,每组由一位副县处级干部带队,进驻温州25家市级银行业机构,协助银行业做好银企融资对接,确保银行业不抽资、不压贷。
在信贷资金保障方面,《意见》明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从现在起,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此次银行支持企业是短期政策且贷款新旧有别,原来贷款不能享受现在优惠),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对已出现危机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重组。
《意见》称,对资金确实困难的企业,缴纳税费时经申请审批后予以展期。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对于已经出走的企业主,温州市还表示,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久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和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与此同时,《意见》也对民间借贷作出规范要求,如加强典当商行、担保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的管理。近期暂缓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审批设立。加强风险防范,各类经营费率、业务手续费等严格控制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防止出现非法金融活动。对顶风作案、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同时,支持在商业银行基准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正常民间借贷,对在规定时限内自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并退出非法收入的利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呼吁削减借贷中间环节
“温州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正常,主要是区域性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8月份,私营企业实现利润8871亿元,同比增长45.6%,银根紧缩,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温州投机气氛较浓厚,目前市场波动比较大,呈现出现危机较为严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戴志敏则认为,温州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出来,温州企业投资遍布全国甚至海外,投资产业多元化,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政府出台的只是临时性政策,关键要靠企业自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建议说,中国的监管体制为了适应民间的发展,也有必要从 “单线多头”的监管向“双线多头”式的监管转变,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监管,在地方政府这一级建立单独的监管机构,来对区域内的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监管。
在呼吁政府规范民间融资的同时,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常务会长、温州市侨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溪认为,中间环节不仅抬高了民间利率,而且扩大放贷范围与风险,可以建立类似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模式,借贷双方皆有保障,资金通过银行直接流向借方,这或许也是一次较好的尝试。
温州政府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应对老板跑路潮
银行和民间借贷同时催债,令温州中小民企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当地政府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到底有多少老板在这轮“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财经日报》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7日,已经有26家企业的企业主“跑路”,涉及金额正在调查之中。
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业主“跑路”,加剧趋势明显,引起了经济社会管理者的高度警觉。
“中小企业倒闭企业主‘跑路’出现较为集中现象。”当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跑路’,影响巨大并带来了连锁反应。”
昨日下午,温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了当前企业、金融、民间借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报了经济金融“维稳”和民间金融规范措施。
高息吞噬企业利润
温州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高达39%,意味着民间借贷月息在3分到4分之间。
“如果利率超过这个水平的话,处于夹缝中的制造业仅存的利润就会消失,企业也很难维系正常的运营。”中国首家私人钱庄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还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在1100亿元上下,占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
这些钱流向了何处?据当地政府的统计,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民间借贷规模为380多亿元,占35%;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为220亿元,占20%;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中介的借贷资金余额220亿元,占20%;民间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于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等短期周转的为220亿元,占20%;剩余5%即60亿元为其他投资、投机及不明用途等。
当地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很高。据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今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比例为56:28:16.
据瓯海区对105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90家企业均有通过民间借贷筹措初始资金,其中有32家企业的初始资金没有银行贷款,完全来自民间借贷。
经济基本面恶化
温州民间金融发达并非一日,如今出现众多企业被民间借贷压垮,意味着企业经营状况乃至地方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温州市经信委9月底对855家重点监测企业订单情况调查显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影响,21.6%的企业主动减少长单或推掉部分订单。
企业利润也随之滑坡。1~7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增幅不断回落。其中,小型企业回落最为明显,利润同比仅增长6.9%,较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利润增幅比销售产值增幅低了7.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扩大了3.4和0.9个百分点,表明“增产不增收”情况加剧。
1~7月,规模以上32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亿元,同比增长52.2%,比年初上升了27.1个百分点。
企业利润逐步回落和亏损企业亏损加深,经济管理部门将原因归纳为工业生产增长逐月回落、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其中,融资成本上升、难度加大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贷款紧缩同民间高利贷的“双叠加压力”。
于是,许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绷紧乃至倒闭;而一家企业的倒闭又会波及一批关联企业资金链绷紧;大量企业倒闭又将风险传导到商业银行体系。在温州发达的“块状经济”里,一旦爆发连锁反应,后果将十分可怕。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对记者表示,这只是本轮经济调整表象的一个开始,在每一次的经济调控中,都会有一些企业优胜劣汰,从而进行正常的产业升级,老板跑路,倒闭潮会在本年的第四季度更加恶化。
政府“维稳”
还有一种令人担心的连锁反应是倒闭潮或“跑路潮”所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据法院部门统计,截至8月底,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个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
据公安经侦部门统计,1~8月份温州市公安部门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7起,案件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额5.5亿多元;其中8月份发生了3起,涉案金额7339万元。1~8月份,温州市民间借贷因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案件共71件,同比上升16.39%。
为此,温州市政府出台紧急措施,大力“维稳”。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当地政府下一步将组织调查组进驻全市银行县级以上支行,市政府组织25个调查组,每组由一位副县处级干部带队,进驻25个市级银行业机构。
调查组将协助银行业机构做好银企融资对接,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不压贷;协助银行业机构了解贷款企业情况,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
与此同时,政府还将鼓励、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和温州金融资产交易所;并将设立市县两级“地方金融监管中心”,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第一财经日报)
企业老板出走和自杀 银行人员涉诈骗卷款逃走
温州民企资金链断裂越演越烈
(2011-09-30)
● 陈迎竹 上海特派员
中国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波愈演愈烈,风暴眼浙江温州连月来不仅出现暴力讨债、企业老板出走和自杀事件,近日更传出疑有银行人员诈骗民众卷款逃亡事件,金融秩序近乎失控。
温州个体户徐海勇昨天向本报表示,他和数十名受害者遭当地一家银行的人员“诱骗”签下联保协议,每人贷款3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6万新元),可享有免交水电费等好处,但最近在银行核对时才发现钱被拿走了。他们怀疑是银行人员诈骗卷款逃走,受害者据说多达四五十人,很多是受教育不高的老人家和低收入户。
被指控的温州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否认是银行员工所为。总行办公室人员告诉本报,已经第一时间报警并正在协助调查,情况也没徐海勇说的那么严重。
高利贷引爆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连月来震动地方,包括许多当地龙头企业都因为长期扭曲的金融体系而崩盘。近期最受瞩目的是温州眼镜业龙头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踪事件,据传他欠款至少20亿元。
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
成立八年多的信泰,是年产量2000多万副自主品牌的眼镜商,也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太阳眼镜商之一。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指出,胡福林债务关系涉及近万人和几十家企业,事件还会继续发酵。
单是胡福林出逃一星期多以来,在媒体报道曝光的至少就有另三名大老板出逃,另外正得利鞋业老板则跳楼身亡。
企业主逃跑欠下的债务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牵连所及,供应商、上下游都会被累得陷入绝地,连月来在温州引发此起彼伏的骚动。员工惊觉老板失踪包围公司讨薪水,债务人恐慌聚集上门;有人出动黑社会追讨债款,更有欠债人干脆借助黑道对付讨债者。不少放贷者本身也是借贷人,有银行业者估计最终资金来源可能多达半数来自银行。
中国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近九成家庭个人和六成企业参与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不少当地人担心重演80年代中期的“倒会”风暴。类似新加坡早年的标会现象当时在温州非常普遍,1985、1986年间崩盘涉及金额高达10亿元,风暴蔓延一整个秋天,导致数十人自杀,200人逃亡,近千人被非法关押,8万多个家庭破产。
资金链断裂所可能触发的连串后果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除了担心骨牌效应,导致企业大量倒闭,银行业绩受损,更可能在地方触发持续的动荡。
要求匿名的一个地方银行高管指出,风暴只怕难以阻止,因为企业已到“欠钱是死,讨不回钱也是死”的地步,而短时间内国家并没有放松银根的迹象。他说:“问题的解决就不知道政府决心有多大。”
形势的严峻迫使温州政府在三天前发布《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犯罪行为》通告,以强硬语气表示要坚决打击暴力讨债、非法拘禁、非法集资和恶意欠薪等行为,强调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中共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更对当前金融和民间借贷形势表示,对付企业老板出逃现象,“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学者:金融业向来
“帮大不帮小”
企业界人士认为,眼前可能就是这个长期酝酿循环的大泡沫爆破的时刻。许多传统企业没有能力转型,企业主更没有开创新局因应新时代的眼光,资金链问题因此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名长期关注这现象的江苏省外商相信,大量传统企业会在短时间内完蛋,银行虽不至于出现大问题,但盈利肯定会受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尘对本报表示,中国金融业向来“帮大不帮小”,只要是大企业,不管国有还是民营,借贷都不难,但中小企业则不论民企还是外企,借贷无门是正常的。
而流传已久的“标会”或地下钱庄模式就成为民营企业的“及时雨”。这类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银行”,随着政府一波波收紧银根的措施,借贷渠道雪上加霜,而发展得红红火火,甚至吸引外国人投入其中牟利。
中小企业为应付生产及不断升高的工资与材料成本,被迫转向高利贷,这在浙江和福建尤其普遍。但利率在需求刺激下不断推高,却迫使企业主必须挖东墙补西墙。许多表面风光企业背后都债台高筑。
在经济景气持续低迷下,制造业定单利润一般只有个位数,企业主却必须偿付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最高达180%的年利息,迫使越来越多企业主看破红尘,干脆关闭工厂或只保持少量业务,把资金投入放高利贷等炒作市场。
今年初以来,高利贷堆起的大山终于无法再支撑,陆续传出崩塌巨响。
周德文今年初就大声疾呼倒闭潮即将到来,但官方反应并没有非常在意,只是陆续出台各种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从银行数据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已进一步改善。他认为中小企业仍觉得资金紧张的原因很多,与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当前经济大环境、中小企业飞速发展、物价上涨的关系更密切,不完全是融资渠道的问题。
*tanetsph@gmail.com
“落跑”老板一览表
4月初 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
4月 温州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
4月 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
6月 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建乐
7月 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
8月 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老板吴伟华
9月1日 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
9月9日 百乐家电老板郑珠菊逃跑被抓获
9月15日左右 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董事长吴保忠
9月21日 东特不锈钢制造公司老板姜国元
9月22日 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
中秋节期间 更有多家企业老板集体出走,包括新耐宝鞋业、唐风制鞋、星际鞋业、欧霸标准件等
资料来源:互联网
民间借贷崩盘或成股市转强契机
现价:2359.22 涨跌:-6.12 涨幅:-0.26% 总手:57867747 金额(万):4710406 换手率:1.86%
股市资金与民间借贷此消彼长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当温州民间高利贷月息最低4分,最高达1毛5时,谁还会对形同“鸡肋”、毫无财富效应的股市表示兴趣?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 、陕西的神木、江苏的泗洪县石集乡……在中国众多的城市和广袤的乡村,民间借贷的高回报,早已成为各路资金趋之若骛的热土。
A股从6000点的高空跌落之后,很长时间里,楼市一直是股市资金强劲而有力的争夺者。股市涨跌无常、牛短熊长与楼市只涨不跌、牛气冲天,不仅吸纳了股市外围的巨量热钱,也吸引了股市的存量资金。楼市遭遇严厉调控后,一部分炒房资金转战二三线城市,一部分楼市热钱在农产品市场、艺术品市场、钱币市场、黄金市场东冲西突。然而,到了今年,银行信贷的持续收紧,让高利贷变得炙手可热,江苏泗洪县石集乡一批放贷者因为放贷而一夜暴富开上宝马、坐上名车、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更是诱惑着无数热钱,也让民间借贷成了继楼市之后,又一个与股市展开资金争夺的强劲对手。在温州,房地产投资的利润,早已勾不起温州炒房团的兴趣,现在,因私营领域融资紧张而给民间借贷带来的红火生意,已经让温州人看到了另一个淘金沃土。一项调查显示,温州有八成以上的家庭个人和五成以上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近几个月来,温州担保公司数量迅猛增至200多家。在江苏泗洪石集乡,全乡5800多户人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就有1740户,参与者中有干部、有教师、有农民。而在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高回报甚至让在京工作的白领不惜辞职回家做借贷生意。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民间借贷仍在一些地方以不为人知的方式疯狂生长,无数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进这个看上去能让人一夜暴富的“新兴产业 ”。
正如楼市的泡沫迟早要破裂一样,热得发烫的民间借贷现在也出现了崩盘趋势:身负巨额债务的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突然在9月21日晚间不知所踪;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在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后,于9月21日携带这些资金举家潜逃……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12日至22日,10天时间内,温州当地已经有7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政府有关负责人更透露,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温州企业老板“批量失踪”,不仅惊动了众多债主,也加剧了人们对民间借贷崩盘的担忧。因为,有消息称,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仅民间高利贷就多达12亿元,月息2000多万元。人们担心,企业老板接连“失踪”,会在企业间产生“传染效应”,加速民间借贷链条的断裂,进而引发民间借贷的区域性崩盘。现在,在泗洪县石集乡,随着民间借贷的崩盘,老百姓的血汗钱全都打了水漂,人们最关心的已经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我们的钱什么时候能够追回来?施晓洁的债主们,同样关心的是“这钱还能不能要得回”?
尽管民间借贷仍在吸引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金的不断加盟,但已经出现的老板失踪和老百姓讨债的案例,无疑会警醒日趋疯狂的民间借贷,也会让那些期待一夜暴富的发热头脑有所冷却、让无所畏惧的资金有所忌惮。当然,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纠纷,还会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沪深交易所日前就“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事宜向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上市公司填报今年以来所进行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情况。这些“基本面”的微妙变化,对股市资金面自然构成潜在利好,也可能是股市借此出现强劲反弹行情的重要契机。现在,已有传闻显示,温州民间放贷的回款有些已经缓缓流入股市。当然,社会热钱不做民间借贷,也并不必然流入股市,一如不炒房的资金,并不必然流入股市一样。要让外围资金愿意入市,除外力挤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股市内在吸引力,让股市产生财富效应。否则,热钱即便不流向民间借贷市场,也会流向下一个更具暴利、更便于炒作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