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段時間,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在不少售樓部,都能聽到置業顧問給客戶算賬: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回調了,現在買房可以省多少多少錢。
據了解,基準利率的1.05倍已是當前的基本行情,個別銀行的個別客戶還可享受基準利率。某樓盤的銷售經理表示,照此趨勢,如接下來存款準備金率繼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必然將更加親民。
不得不提的是,此前銀行打著調控的旗號,一再上浮首套房貸利率,實在是大錯特錯,誤傷了最需要被保護和支持的首套房置業者。調控的目的在於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根本目標還是在於解決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近年來樓市的任何一次調控,從來都沒有提出過要打壓以首次置業為首的自住型需求,而是“抑制投資投機型需求,合理引導改善型需求,支持和鼓勵首次置業需求”。
因此,房地産調控是好事,擠掉投機投資的泡沫,讓真正需要住房的首次置業者成為樓市的主流,這才是各方面最樂于見到的局面。但調控政策銀行卻念歪了經,首次置業者貸款買房非但沒有利率優惠,還被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一再加碼。這不僅有悖于樓市調控精神,更給首次置業者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房價下去了,貸款利率上來了,典型的按起葫蘆起了瓢,首次置業者們非但沒有享受到調控所帶來的降價成果而省錢,反而增加了支出。以致于有首次置業者憤憤地説,“越調控越買不起房”。
對此,任志強前兩天也在微博上為首次置業者叫屈,他寫道:“首套房貸利率上調比限購更有殺傷力。價格下降的幅度低於利率上調的支出,只會降低消費者的可支付能力。為何以價格為目標的調控卻不能為消費者帶來受益?”
首套房貸利率的回歸,對樓市、買家而言都有著積極意義,這不僅符合調控精神,也有利於民生。事實上,我們更期望,其回調的步子能邁得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