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央行降息重大利好 能稳定经济与股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央行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进行降息,是应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作出的调节,充分体现出灵活性。会对经济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也会对股票市场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
2012年06月07日 19:23
来源:证券时报网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而这次降息也是自08年12月来央行首次降息。此前国内多个投资机构和券商均预测6月会有一次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利率浮动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
调整后利率 |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
|
(一)活期存款 |
0.40 |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
|
三个月 |
2.85 |
半 年 |
3.05 |
一 年 |
3.25 |
二 年 |
4.10 |
三 年 |
4.65 |
五 年 |
5.10 |
二、各项贷款 |
|
六个月 |
5.85 |
一 年 |
6.31 |
一至三年 |
6.40 |
三至五年 |
6.65 |
五年以上 |
6.80 |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
|
五年以下(含五年) |
4.20 |
五年以上 |
4.70 |
央行官方报纸称微调步伐将加速 降息+财税刺激或齐出
从本周五起,各大金融机构将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此番调整对于释放流动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都极具现实意义。与之相关的是,就在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4月份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经济面临步入下行通道的考验。
而与此同时,国际上,欧债危机近期又有加重的风险。由于希腊筹组联合政府谈判破裂,下月要再举行选举,市场担心希腊最终出现债务违约及退出欧元区,从而对欧元区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
面对着宏观经济面临保增长的现实压力,业界认为,官方近期打出“降息+财税刺激”组合拳的可能性极大。
央行官方媒体《金融时报》日前发表文章称,未来预调微调步伐将加速,未来宏观调控在财政体制上可以考虑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水利、电力、高铁的投资和支持;货币政策方面可以考虑降低存准率、下调贷款利率。
“三驾马车”全线减速企业信息需求开始收缩
从官方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据看,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全线减速,而且这个态势被货币信贷状况放大。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6818亿元,较3月份大幅回落,并创下年内月度新低。与此同时,占我国贷款规模逾三成的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延续了4月份信贷的低迷态势--5月份前两周,其新增人民币贷款整体接近零。
与上述令政策层面纠结的状况并行的,是多家机构着手下调我国经济预期。瑞银集团已于日前匆忙将对我国今年GDP增长预期下调至8.2%,其中对第二季度GDP增长预期下调至8.0%。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也在其本周发布的报告中称,将我国第二季度GDP增长预期由之前的8.5%下调至7.6%。太平洋[7.35 -1.47% 股吧 研报]投资管理公司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13年来最低水平。
央行12日晚降低存准率0.5个百分点,这一利好消息虽然叫好但似乎并未叫座,各类投资者对降息的渴求和呼声则是在不断累积和加大。
“需求不足是信贷低迷主要原因。”与交通银行[4.56 -0.87% 股吧 研报]金融分析师鄂永健的这一观点相近,中国建设银行[4.49 0.00% 股吧 研报]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信贷投放乏力主因是信贷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流动性紧张与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下调存准率已无济于事降息减负呼声不断加大
申银万国[2.28 2.70%]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如果经济减速仅仅是因为银根偏紧,而社会的实际需求依然旺盛,那么只要出台有关释放流动性的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拉动经济运行的投资、内需和出口这“三驾马车”都不佳,也就是社会的实际需求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只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不会有太直接的效果。
“没有投资动机,即便再降低三五次存准率,也无法救助‘难看’的宏观数据。”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霍德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在欧债危机不断加重,国内实体需求的持续低迷下,仅仅依靠连续“降准”这一数量型工具已经无济于事。
在赵庆明看来,降息目前是最能给实体经济带来利好的政策。“如果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将减少企业全年的成本负担约2000亿元”,他说。
欧债冲击中国出口财政刺激政策或要出手
在经济一体化之下,远离欧洲大陆的中国亦未能从欧债危机中幸免于难。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也加剧,认为中国经济是否能在二季度触底回升,其不确定性加大。一方面,欧债危机动荡引起市场避险情绪增强,美元指数的阶段性反弹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大导致“热钱”大量流出。另一方面,受外需疲软影响,我国进出口双双下降,且这一局面还将进一步持续。因此市场强烈期望政府放开手脚,适时推出进一步的保增长措施。
不过鄂永健指出,应谨慎看待当前经济环境,防通胀依然是我国宏调首要任务,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更符合当前经济形势。
鄂永健说,未来经济增长风险仍可控,货币政策仍会采取预调方式,宏观政策可能更多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入手,如加快项目审批速度等方式对冲经济下滑的可能。
与之相反,霍德明认为,经济下滑并非坏事,中国经济转型需要经历阵痛。“经济不好的时候也是自我修复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产业转型升级,中央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应强求刺激性政策的出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亦建议,在外需严重低迷、成本上升压力难以有效化解、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宏观环境下,国家更需要大规模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科技政策等结构性政策,方会在需求端起到真正刺激作用。
《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或将掀起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文章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或加大包括保障房建设和核电、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楼市量价齐飞美梦难圆 调控将死守限购限贷防线
2012年06月01日 05:37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张达
“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期待新一轮刺激政策之后房地产业迎来又一个“量价齐飞的2009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经济、政策等环境与2008年底、2009年有很大差异,此轮“稳增长”政策措施不会重复三年前“保增长”刺激计划的老路。当前“稳定”房地产调控并不意味着调控放松,中央仍将坚持限购、限贷政策,而对于首次置业需求则开始定向宽松。
2009年的量价齐飞不会重现
2008年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购房的“救市”政策,使得2009年全年商品住宅交易量同比增速大幅回升,2009年二季度房价重拾涨势,2010年二季度房价同比涨幅达到14%,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
“当前的形势与2008年末的‘4万亿’刺激计划启动之时相比,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实际有根本性差别,2009年的疯狂情景不可能再现,开发商的期待多半是一厢情愿。”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国强认为,从房地产角度看,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中,房地产虽然未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却成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抓手,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而目前,房地产仍处在严厉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次不会像上次那样通过刺激房地产来带动经济,不存在重现2009年市场逆转的可能性。
“这次与2008年底那轮肯定是不一样的,那时对房地产的救市力度非常大,是很强的正向政策,而现在政策还在调控中,根本谈不上救市,只是调控力度趋松,打压的严厉程度有所放松,仍是负向的政策,虽然趋势是好的,但和全面救市是两回事。”国泰君安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李品科说。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也认为,目前的经济、政策等环境与2009年有很大差异。首先,2009年房地产刺激政策不断出现,现在中央仍强调坚持调控,限购、差别化信贷、税费等抑制性政策仍在执行当中;其次,存准率仍在近20%的高位,银行放贷能力不足,4月广义货币量(M2)增速不足13%,而2009年从年初的20%左右快速上升至30%,目前的货币环境宽松度明显弱于2009年;最后,目前货币政策放松仍针对“铁公基”,房地产业能获得的贷款肯定远低于2009年。黄瑜认为,短期成交量逐渐企稳回升仍属“弱市反弹”,期待“量价齐飞”为时尚早。
稳定调控不意味着放松
温总理最近指出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与此前的“房价远未回到合理水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的表述有所不同,这让业内对楼市调控放松有所期待,特别是各地方政府近期对楼市微调政策不断出台。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关键问题是房地产,因其投资减速导致了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房地产是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如果不把房地产投资刺激起来,搞铁路公路等其他投资都不成气候。”他说,但问题是房价已经很高,刺激房地产要知道后果是什么。
黄瑜则认为,为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但对房地产利好有限。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点是“稳定”,以往的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仍要继续严格实施,明显放松楼市调控政策、打破政策稳定预期的行为仍不会被允许。
“‘稳定’意味着政策既不放松又不加码,‘严格’意味着坚持调控不动摇。两组词放一起略显重复或矛盾,由此也反映出管理层的纠结心态。”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中央死守的是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也即坚持限购、限贷政策,而对于自住需求,尤其是首次置业需求,则开始定向宽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