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7)
● 顾功垒
六月,重庆。大学城内的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川美)正在举办“2012开放的六月”毕业生创作展。
这一届来自雕塑、国画、油画等系的学士及硕士毕业生,刚刚经历三个月前的“重庆政治风暴”,不约而同地,他们都希望重庆“红”潮骤然消逝后,能在这座城市里再活出它的动感。
多名在重庆从事独立艺术创作的业内人士坦言,四年“唱红”其实并没有打压艺术或迫使创作倒退,不过因为“唱红打黑”给外界留下“重庆太左”“夜生活单调”的烙印,外头人看重庆总觉得氛围不太对,觉得重庆从这场运动中失去了些自我原味和创造力。
一名30多岁的独立女策展人受访时就表示,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找到思考的碰撞,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这就要求当下生活的环境不断给予刺激,可惜重庆原有的“好玩因子”,在打黑过程中被泯灭了。
据她回忆,打黑之前,不少年轻艺术学子爱到五花八门的夜总会和酒吧喝一杯,早在七八年前就引入钢管舞和新潮视觉表演,在圈内很有名气。
她说,解放碑有一家出了名的五星级夜总会,那里有全城最漂亮的陪酒女郎,娱乐夜生活不能都被冠上萎靡的标签。
干净但不精彩
2009年初,由重庆市前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王立军主持的“打黑”来得迅猛,轰轰烈烈连根拔起大大小小黑社会团伙,不到一年就抓捕3000多名涉黑涉恶者,冻结、扣押、查封涉案资产超过21亿元(人民币,约4.23亿新元)。
一场“打黑除恶”下来,夜总会关到仅剩零星几家,老板们被判死刑或蹲监狱,陪酒女郎不见了,酒吧只是个喝酒和饮料的地方。
“重庆现在没有夜生活可言,两江夜景的灯光打造很美,娱乐生态很‘干净’却不精彩。”女策展人说。
重庆的夜总会会不会卷土重来?她说:“既然重庆已经有‘三美’(火锅、美女、美景),为什么重庆不能是个潮的都会,以时尚之都受到世界瞩目?”
的确,重庆人对中高档品牌的欣赏和购买力,并不因为山城所处的内陆位置而内敛,商家总能在这里找到饥渴的需求。
事实上,今年3月中共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落马之后,“唱红”和薄熙来提出的“五个重庆”民生建设工程宣传随即消失在当地的主流媒体上,当局也有意要借助境外营销重庆旅游和人文生活,打造重庆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消费。
多名重庆“新移民”就直言,发展旅游、带动人文消费,既不带有政治色彩又能吸引年轻人参与,比要求年轻人唱红歌这种“禁锢思想的做法”要来得活生生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