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 香港报道
taihingshing@gmail.com
香港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逾半香港市民认为,拥有最少价值200万元(港币,下同,约33万新元)的物业,才算得上是中产阶层。
曾经是前任香港特首曾荫权“御用智库”的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月前访问了1005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调查他们如何为中产阶层定义。
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五成六的受访者认为,至少拥有价值200万元至800万元的房产才能称得上中产。另有六成三受访者认为,扣除房产价值后,最少拥有50万元至600万元资产才能跻身中产;四成半人认为,中产每月总收入至少要达到3至6万元。
调查还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有文化修养”及“关心社会时事”两项条件,对界定“中产”重要或非常重要;多数人普遍认为透过个人努力成为中产,较通过家庭或社会网络更重要。
30%受访者自认属中产
另外,有30%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中产。而自认不属于中产的人士当中,较年轻者有较强倾向想成为中产。
对于中产家庭的定义,香港政府并没有一套衡量标准。月薪逾30万元的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今年年初曾自称是中产人士,结果引来社会各界人士批评。近年有人建议订定中产定义,以方便港府掌握社会阶层人数及施政。
智经主席李国栋医生昨天指出,对于何谓中产,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同。
举例说,世界银行和美国商务部等机构以收入水平界定中产阶层的范围,而有些学者将中产阶层的定义和标准扩阔至职业、学历、生活方式,甚至个人感受等,这尽管加深了社会对中产阶层的认识,却难以取得广泛共识。
他认为,这次调查结果有助勾划中产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并为日后探讨相关议题,包括人口结构政策及社会流动等,提供数据基础。
负责调查的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社会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席郑宏泰则指出,调查发现,18至29岁的香港年轻人有较强的倾向希望成为中产,当他们的教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希望同时提升经济资本,但工作发展及赚钱空间不大时,会容易出现不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港人如何界定中产阶层?
●至少拥有价值200万至800万 港元的房产
●除了房产,最少拥有50万至 600万港元资产
●每月总收入达3万至6万港元
●有文化修养、关心社会时事
(来源:香港智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