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大英百科全書出版公司表示,有著244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將不會繼續出版。這意味著這本經典參考書徹底輸給了數字化,在維基百科的衝擊下,大英百科全書無奈倒下。
維基百科是數字時代的一個奇跡,它改變了我們知識傳播的方式,無數人從中
受益,維基百科更是已經成為許多學生頭號的資源來源。它是全球排名第六的熱門網站與第一大無廣告網站,擁有282種語言的獨立運作版。它擁有超過進360萬個英語詞條,幾乎是大英百科全書的38倍。這本自由、開放的在線百科全書與大學水平的教科書相比,正確率達98%。甚至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的準確性同大英百科旗鼓相當。
然而,維基百科在中國並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流行。同樣是在線百科全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早已家喻戶曉的維基百科有何不同,也看看一本自由、準確的在線百科全書該是如何編寫的。
維基百科創立於2001年,定位為「自由的百科全書」,而百度百科創立於2006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從中文條目上來說,百度百科則收錄473萬個中文詞條,是中文維基百科的10倍多。儘管維基百科的282種語言版本加起來的條目已經超過驚人的1900多萬,但中文維基百科只有41萬個詞條,遠遠落後於其他常用語種。
在運營方式上,維基百科目前以非盈利組織形式運營,整站沒有任何形式的廣告及營業收入,完全依靠捐贈來維持和生存下去。社群編輯也沒有獲取任何收入,他們用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做著做著功德無量的事情,事實上你雇上上萬名員工也不一定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於維基百科而言,wiki的理念和模式體現著整個社區的價值觀,旨在為社區創造更多的價值。而對於百度百科而言,wiki的理念和模式服務於百度公司的搜索引擎發展戰略。隨著百度「貼吧、知道、百科」三位一體社區化色彩的加強,百度開始推出「百度幣」等系列產品以建立面向社區用戶的消費和商務平台雛形。
在審核機制方面,百度百科普通用戶修改提交後的內容必須經過百度內部的審核才能公開顯示,僅有極少數用戶擁有免除審核的綠色通道。審核按照百度百科規定的各類規則進行,時間長短不一,從幾秒到幾小時不等,除人工審核外也使用系統過濾。不同的條目審核標準不一,對於涉及敏感事物的條目內容審核十分嚴格,以避免「惡意評價國家現行制度,攻擊政府」的內容。而其他類別的條目審核則較為寬鬆,並且包容一些侵權行為。
在中立性方面,雖然維基百科保持自己的中立性,但仍受到不少國家的審查和封殺,如伊朗和敘利亞等國家,尤其是政治和宗教類的詞條。而百度百科由於對政治內容會進行嚴格審查,所以某些詞條存在有較大的偏頗。
從雙方的中文用戶數量看,百度百科肯定大幅高於維基百科,但是維基百科的詞條質量遠遠高於百度百科。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與大學水平的教科書相比,正確率達98%,維基百科平均每篇文章有3.86處錯誤,大英百科為2.92處。而百度百科一方面由於編輯者的不同,存在著大量賺分者、廣告宣傳者甚至惡搞者,讓百度百科上常年存在大量廣告宣傳文章、惡搞詞條。百度百科的專業內容錯誤也很多,由於其管理員只重視內容的增加且缺乏管理相應專業條目所需的專業知識,在刪除一些完全錯誤的內容時有時也會以「使詞條內容倒退」為由予以否決。
儘管百度百科一直在試圖學習維基百科,但是它很難模仿尊重版權、維護作者的信條。在版權保護方面,維基百科強調版權保護的不是思想,而是表達思想的方式。它依照GNU自由文檔協議,並秉承「創作共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協議原則,增加了自由內容的相容度和可得性。而百度百科則像百度其他產品一樣,多次深陷侵權問題。去年,中文維基百科中關於百度侵權的討論再次被提上議程,一部分憤慨的維基百科成員發起了公開聲討百度侵權做法的倡議,據統計,維基百科非官方未確定的被百度百科侵權內容條數至少為1600條,這些侵權行為包括引用、修改未將作者、出處進行標注,也沒有按照維基百科官方約定的協議以相同方式進行共享,更沒有得到任何維基百科詞條編輯的正式許可。百度百科不光把別人內容扒走,還改變了共享方式。
當「百科全書、中立觀點、自由內容、友好社群、忽略所有規則」成為維基百科5大支柱的同時,更加本土化的百度百科更相信一些看不見的規則。事實上,中國市場的門檻對維基百科來說的確很高,習慣了潛水、索取以及免費的中國網民鮮有樂意將自己的知識、經驗發佈到互聯網上並與其他用戶共享。以俄語版維基百科為例,俄語版已登記的總用戶數僅有中文版的70%,但實際參與編輯的總用戶數則是中文版的2.1倍,也無怪乎中文維基百科只有遠遠落後於其他常用語種的41萬個詞條。 |